【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主要央行總裁年會二十四日在美國揭開序幕前,全球經濟成長傳出佳音:各大央行持續實施低利率政策,加上困擾美國希臘、巴西及其他國家的危機逐漸消退,造就出全球主要經濟體十年來首度同步成長的盛況。
《華爾街日報》報導,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追蹤的四十五個國家,今年的經濟都可望成長,其中三十三國的成長將比一年前快。這是二○○七年以來所有四十五國第一次全都經濟成長,也是二○一○年以來經濟成長加速國家數量最多的一次。二○一○年那時,許多國家在全球金融危機過後,經濟出現短暫反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七月曾預估,今年全球經濟將成長百分之三點五,明年將成長百分之三點六,均優於去年的百分之三點二。
過去五十年來,OECD追蹤的所有國家經濟同步成長,情況罕見。除了二○○七年那次,只發生在一九八○年代後期,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爆發前的幾年也出現過。
「德意志資產管理」首席全球經濟學家范曼認為,四十五國的經濟同步成長雖無特別迅速或驚人之處,比較呈現出一種緩慢、有條不紊的狀態,「但畢竟是同步成長」。
過去五十年間出現過的其他三次全球經濟同步成長,都持續了好幾年榮景,但最終都後繼無力,畫下句點。
就最新一波經濟同步成長來觀察,除了股市飆漲,也有一些泡沫的跡象開始浮現。中國經濟成長愈來愈依賴房地產,儘管政府近期打擊炒房,持續的購房需求依然推升建築材料、家具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過高的房價迫使許多消費者控制開銷。
二十四日起,全球主要央行總裁在美國舉行三天的年會,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及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將發表談話,兩大經濟體退出刺激經濟政策的步伐,將影響全球經濟復甦的動能。總體來看,全球通膨率仍然偏低,代表全球主要央行可以慢慢縮減振興經濟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