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召開中小學課程審議會大會,討論高中國文課綱,推薦的文言文選文,未料意外冒出所謂的網路票選版,姑且不論內容是否涉及歧視原住民族及日本灣生文章,單就民主意見可以推翻專業評估,在課綱訂定的邏輯順序上,就是荒天下之大謬。
筆者完全同意民主及多元的聲音,可以反映在課程議題之上,卻應該是由教育部廣徵各界民意之後,再由學科專業的教師、學者進行最後的審視與把關。
以國文來說,不同朝代的文體,如詩經、楚辭、先秦古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風格迴異,各有特色,而久經歷史淬鍊的名家之言,更文以載道,富含豐沛的倫理道德思想,就算篇數必須減少,也是由專家來取捨,怎會是尚一知半解的大學、高國中生或根本是門外漢的家長、社會人士來手握最終刪修權柄?
像有學生委員指出,歌頌唐宋古文八大家都只是在「造神」,並可能傳遞封建、保守、古板的思想,但這是他仔細閱讀過所有文章,並深明其義後所得出的結論?抑或個人自以為是的偏見?且少數委員的想法,能否代表廣大群眾的聲音,亦頗值疑問。
又如網路版的〈送王君入監獄序〉,乃蔣渭水仿韓愈的〈送李愿歸盤谷序〉所作,如果仿作有價值,那原作豈不更可觀?評選的標準又何在,難不成只有「思想」正確?真搞不懂教育部怎可如此輕率的把國家未來的國文教學方向,任由某幾個青少年隨心所欲的掌舵。
倘若學生的見解竟能凌駕專業學者,那假設擔任數學科課審委員的高中職學生代表,想刪掉三角函數,因為他們認為該單元難度太高易造成學習挫折,卻不曉得日後的向量、複數、微積分或專業的機械力學、電學都得用到三角函數,那課綱定案後,又該如何亡羊補牢?
鍾邦友(高市/高師大教育系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