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昨天(十五日),是南韓新總統文在寅就任滿百日。蓋洛普公司民調結果顯示,百分之七十八的民眾對文在寅施政持肯定態度,這是繼一九九二年金泳三上任百日達到百分之八十三以來,歷代總統次高的滿意度,其他機構公布的數字,也都在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之間。
最近這一個月,南韓基本薪資大幅上調至一百五十七萬韓元(新台幣四萬五千元)後,政府宣布將增加預算,對可能受影響的中小自營業者,補貼薪資上漲後可能在人事費用上造成的負擔。另外,政府將擴大公務員聘用,也鼓勵中小企業增加人手與提高薪資,由政府支援,又訂定特定行業不得任用派遣工的規則,同時增加育兒及青年求職津貼等福利。
而為遏阻不動產炒作,新政府頒布命令,讓持兩棟以上房產者,排除在特別稅賦減免對象外,除提高資產增值稅額,並降低貸款價值比率(抵押品與貸款金額價值的比例)及負債收入比率(銀行用來評估貸款人的還款能力),讓有更多房子的人得繳更多稅,並拉高他們的借款門檻,防止以房養房。新政府更宣布,將多項醫療上需要自費的診治醫藥項目,納入健保給付。
文在寅政府希望以擴大雇用來提升民眾所得和消費慾望,振興低迷不振的內需經濟,達到經濟成長。當局包山包海擴大福利適用範圍,並補貼各項計畫帶來的成本,力促維持社會公平安定,這是很明顯的左派「大政府」思維。
過往,重視經濟成長、解除交易限制的李明博及朴槿惠等保守派政權,很少在這些問題下這麼多工夫;政府給予財閥連串減稅優惠,財閥每年收益持續增長,卻未擴大國內雇用,民眾也未能分享到經濟成長的果實,貧富差距更趨惡化。文在寅希望藉政府干預調配,來找回平衡。
自告奮勇擴大雇用、減少派遣工、打擊不動產投機問題,並增加各項津貼與拉寬健保給付範圍,對民眾來說都是利多,吸引不少人青睞。而面對北韓頻頻試射飛彈,武嚇不斷,主張與北韓對話的新政府,決定提早部署薩德部分機台,四平八穩的表現,讓保守派支持者,願意暫且對政府給予肯定。
不過,問題在於,「大政府」要做到這麼多事,需要更多預算;政府起初並未將增稅納入考量,後來才強調只針對富人增稅,但是否就能填補連串計畫需要的資金,不少人持懷疑態度,保守派在野黨也批評文在寅是在「玩弄民粹」。
而北韓上月試射遠程飛彈,更重要涵義,是透過威脅美國,要求華府直接對話;南韓早先向北韓提議軍事協商和重啟中秋離散家屬會晤,平壤當局皆無回應。文在寅所揭示為南韓找回更多發揮空間的「自主外交」,若找不到施力點,就可能被邊緣化。
南韓內憂外患仍在,文在寅獲得高聲望之後,接下來如何發揮實力和謀略,才是民調數字打破曇花一現,持續維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