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享單車平台約有30家之多,其中以摩拜單車(Mobike)與Ofo小黃車最熱門,此外還有多家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例如「小藍單車」(bluegogo)、「小綠車」優拜單車(U-Bicycle)等。圖/路透
共享經濟也能滿足睡午覺的需求。新創公司「享睡空間」提供午睡用的膠囊,讓人以每小時人民幣10元的價格小憩。圖/路透
編譯黃智勤、林筠
共享雨傘公司「共享E傘」的30萬把傘在短短數周內消失一空……這不過是中國大陸龐大共享經濟中的一個微小亂象。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的報告指出,中國共享經濟規模去年已達到5億美元,參與人數達6億人次。到2020年,共享經濟可能占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
由於中國行動支付盛行,且愛用科技的消費者相當樂於花小錢追求便利,從籃球、腳踏車到充電器,中國共享經濟已經到了「無所不包」的境界,什麼都可以共享,什麼都不奇怪。同時,當然也有人憂心共享經濟已逐步走向泡沫化。
亞洲創新集團共同創辦人田行智說:「經過了這麼多年,中國終於回歸共產主義。共產主義的意義就是共享。」但他補充,中國共享經濟毫無疑問是個泡沫,「可能植根於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但是真能什麼都分享嗎?」
1.腳踏車
中國共享單車平台約有30家之多,其中以摩拜單車(Mobike)與Ofo小黃車最熱門,此外還有多家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例如「小藍單車」(bluegogo)、「小綠車」優拜單車(U-Bicycle)等。用戶註冊並支付押金後,便能以半小時人民幣0.5元(7美分)的價格使用單車。
由於共享單車只向用戶收取低廉費用,其商業模式是否能長久存續也引起市場質疑。重慶共享單車新創公司「悟空單車」不久前宣布倒閉,因為該公司並未在單車上安裝GPS定位系統,導致旗下的90%單車失蹤。此外,重慶也不太適合騎單車。
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中國共享單車經濟沒有泡沫化之虞,業者現階段也不必太急於追求獲利。
2.籃球
共享籃球新創平台「豬了個球」今年4月在浙江嘉興崛起,之後很快擴張至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用戶只要在籃球場附近設置的電子儲球櫃前用手機掃描QR碼、並透過微信付款,就能租用籃球。用戶必須先支付人民幣69元押金,之後的租金最低每小時僅1元,學生則免費。
3.午睡膠囊
共享經濟也能滿足睡午覺的需求。新創公司「享睡空間」提供午睡用的膠囊,讓人以每小時人民幣10元的價格小憩。享睡空間的睡眠膠囊猶如科幻太空艙,內部設有充電埠、床頭燈和電扇,剛推出時紅極一時,幾乎「一囊難求」。
不過,由於安全隱憂與營業許可問題未解決,享睡空間在上海與北京的據點不久前已遭官方勒令停業。
4.電動車
雖然P2P共享汽車與共乘服務已行之有年,中國新創公司更上一層樓,推出共享電動車服務。Evcard共享電動汽車公司提供各種價位的電動車供消費者選擇,甚至包括電動車特斯拉與BMW等頂級車款。Evcard用戶須先支付人民幣1000元訂金,前半個小時租費為15元,接下來每分鐘收取0.5元,全天租金以180元為上限,比搭計程車還便宜。
其他競爭對手也不是省油的燈,北京電動車新創公司Gofun旗下有1100輛電動車;TOGO共享汽車平台則既提供汽油車,也提供電動車。
5.充電寶
中國是全球最大智慧手機市場,共享充電寶(行動電源)的商機也不可小覷。AnkerBox、來電等共享充電寶平台在購物中心等公共空間設置多人用充電埠,用戶透過應用程式(App)掃描QR碼即能付費使用,充電半小時只需花費人民幣0.5元。由於競爭激烈,有些業者已經打起侵權官司。
雖然媒體對共享充電寶的商機提出質疑,這些新創公司在募資上倒是如魚得水。來電與AnkerBox分別在今年稍早的A輪融資中募得2000萬美元與14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