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紫雲的路行者咖啡推出兩年多,常受邀各地擺攤。圖/取自網路
黃紫雲的路行者咖啡推出兩年多,常受邀各地擺攤。圖/取自網路
【本報桃園訊】他曾經是裝潢公司老闆,後來成為街友,面對人生的起落,卻沒有被擊倒。現在他又成為路行者咖啡的老闆,把一杯五十元的手沖咖啡親自送到客人手上,他要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來。
他是六十五的黃紫雲,黝黑的皮膚夾著皺紋,看起來滿是滄桑。他兒時家境不錯,後來父母雙亡,靠著當木工學徒養活自己,天天上工從不喊累,才過而立之年,就開了間裝潢公司,妻子生了三名兒女,一家五口生活美滿。
原以為人生就此順遂,但總難如願,黃紫雲後來遭廠商惡意倒債,導致公司倒閉,最後連房子也被法拍,妻子帶著年幼兒女離去。孑然一身的他只能流浪街頭,「哪裡有工作就去做」,好在還有木工專長,且擅長修繕古蹟,幾乎全台跑透透,養活自己。
但他十年前曾因摔倒傷及脊椎,那時還年輕,沒什麼感覺,也沒在意,但有次跟著工班到新北深坑修繕時,舊疾復發,雙手準備扛起木門,「不論怎麼使力,就是抬不起來」,才驚覺身體出狀況,連賴以維生的工作也沒有了。
因此他改跟友人到台北萬華擺攤賣手機,但當時日夜顛倒、生活作息不正常,「沒錢也沒健保,身體每況愈下」;而且沒多久流動攤子被驅趕,只能跑到桃園做生意,但生意更不好做,入不敷出,只能窩公園、住網咖,身體愈來愈差。
貴人相助 賣咖啡契機
黃紫雲在街頭流浪時,被桃園社會局社工發現,轉介至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桃園辦事處。他開始到街頭賣報紙,每天清晨起來到火車站叫賣一份十元的報紙。後來輔仁大學教授劉一龍在一次芒草心慈善協會舉辦「流浪生活體驗營」中,發現黃紫雲有強烈的工作意願,決定幫他募資創業,「路行者咖啡」因此誕生。取名為「路行者」,是因為街友本身就是城市中的路上行走者,和一般行人沒有不同,因此以「路行者」取代街友或遊民。
路行者咖啡兩年多前開張,先在協會定點販售,不時支援活動,也常受邀到公司行號擺攤,「有時一天一百杯都不夠賣」。但身體愈來愈難以負荷,脊椎壓迫神經造成下半身「一邊冷一邊熱」,行動不便得靠兩支枴杖行走。「拖到最後真的沒辦法了」,黃紫雲說,今年初到長庚醫院開刀,經過三次手術、休養,終於在七月回到生活正軌,行動咖啡車重新開張。
黃紫雲的手沖咖啡一杯五十元,在桃園敏盛醫院經國總院B1美食廣場一隅擺攤;儘管生意不如預期的好,但他說,一路上有這麼多貴人幫忙,不會輕言放棄,每一杯咖啡的收入都會存下來,希望有朝一日能有一處固定店面。他說,若有艱苦人想來學手沖,他會大方分享,若有設備需求也會盡力協助,「一起努力翻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