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客
米芾是宋代著名書畫家,他愛石如命,個性怪異,每次遇到奇石則頂禮膜拜,稱石為「兄」,世人稱之為「米顛」。米芾不僅精於書法、繪畫,而且喜好鑒定和收藏,甚至為了收藏名家字畫,還留下了「巧取豪奪」的惡名。
據記載,米芾在別人的船上看見了王羲之的真跡字帖,歡喜若狂,馬上就拿出了一幅好書法要與主人交換,但是不獲對方的同意。米芾被當頭澆了冷水,情緒失控,大呼小叫地攀著船舷就要跳河,幸虧旁邊的人一把將他抱住,否則米芾就難逃落水的下場了。
由於米芾精於書畫,也經常臨摹古人的作品,他往往把真本留下,還給別人的是摹本。
一次在漣水,他向別人借了一幅〈松牛圖〉,別人把摹本當成真本拿走了,當時也沒有發現。過了幾天,這個人登門來討還真本,米芾很納悶,自己的摹本完全能以假亂真,為什麼還會被發現呢?這人回答說:「真本裡,水塘中映出了牧童的影子,而摹本裡沒有。」米芾這才恍然大悟。
後來,米芾改變了自己的做法。雖然還是借古畫來模仿,但是在歸還的時候,他會將真本和摹本放在一起,請畫的主人自己來挑選。畫主人往往會覺得自己的鑒定水平很高,可以分辨出真假;但,其實米芾模仿古畫的技藝之精,已經使摹本和真本完全一致了。這種以假亂真的本領,使米芾收藏到了很多名貴的真本古畫。
雖然米芾利用了畫主人的自負心理,得到了真畫,但是手段畢竟不是很光彩,所以,很多人把他的手段稱為「巧取豪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