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文欣
前不久新聞報導,有個四歲女孩跟媽媽和妹妹一起去公園,大概是眼見公園就要到了,太過興奮,女孩掙脫了媽媽的手,獨自衝過馬路,因為身軀嬌小,駛過的計程車司機沒看到她,不幸被輾斃。
文/溫小平
前不久新聞報導,有個四歲女孩跟媽媽和妹妹一起去公園,大概是眼見公園就要到了,太過興奮,女孩掙脫了媽媽的手,獨自衝過馬路,因為身軀嬌小,駛過的計程車司機沒看到她,不幸被輾斃。
家有孩子的人,看到這則新聞,心裡一定都很難過,免不了會想,這位媽媽為什麼這麼大意?
照說,這麼小的孩子,外出時爸媽都會牽著她的手。這位媽媽確實也這麼做了,卻依然發生不幸。可能當時這位媽媽手邊還有一個更小的孩子,事出突然,來不及追過去;或是以前過馬路都很平安,所以孩子沒想太多,只看到不遠處的公園,忘了穿越馬路的危險性。
我有兩個雙胞胎孫子女,姐姐發育遲緩,走路不太穩,所以平常我出門,只要路程不太遠,通常都是會帶著弟弟同行。途中,好奇的弟弟總是喜歡指著各種東西,東問西問,例如地上的落葉、路邊的小狗模型、公共電話亭,甚至欒樹下的紅色椿象,我都耐心一一解釋,走走停停,成了祖孫之間逛街的插曲。
某回我到診所復健完,帶著弟弟要過馬路。雖然他才三歲,每次我仍不厭其煩地提醒他,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要看燈號標誌的小綠人是否出現了,更要讓奶奶牽著他的手。
那次,由於綠燈時間只有三十幾秒,我牽著弟弟的手,提醒他走快一點。沒想到走到路中央,他突然停下腳步,指著附近的某樣東西問我:「奶奶,那是什麼?」我連忙回說:「先過馬路,奶奶再告訴你。」
偏偏弟弟不肯往前走,非要立刻知道答案。我稍微使勁,要將他往前拉,結果弟弟沒站穩,摔了下去,我也被他拽得失去重心,原地打了個轉,整個人撲跌在地。
我痛得爬不起來,弟弟嚇得大哭,前後都沒有人過來攙扶我。幸虧我神智清楚,想到綠燈即刻要變紅,萬一兩邊的車子都沒有看到摔在地上的我們,疾駛過來,祖孫兩人非死即傷。慌忙撐地爬起,拉起嚎啕大哭的弟弟,快速衝過馬路。
剛站定,身後的汽車接二連三駛過。我驚魂甫定,來不及責怪路人的漠不關心,急忙安撫哭得傷心的弟弟,檢視他的傷口。我不曉得他是因為自己摔跤而哭,還是看到奶奶摔跤嚇壞了?一路抽抽答答,直到上了公車。
幸好祖孫都沒有大礙,只是想起這事,難免心驚膽跳。雖然我經常提醒弟弟,過馬路要快速,可是因為他協調性不佳,走快了會摔倒,加上他突然發問的舉動,更是防不勝防。
這讓我明白一件事,孩子畢竟是孩子,雖然我們不斷叮嚀、提醒:小心陌生人、注意過馬路、不要喝來路不明的飲料,甚至不要到沒有救生員的海邊玩水。可是,孩子還是會把它當作耳邊風,或忘得一乾二淨,就這麼出了意外。
發生這事以後,我除了提醒弟弟過馬路要快速,更不能停在馬路中央說話,那是非常危險的。即使孩子會嫌我們嘮叨,該提醒的還是要說。尤其是幼小的孩子,走在街上或過馬路,大人都要記得牢牢牽著他們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