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追夢吧!圖/陳永順
受到不景氣的影響,媒體唱衰未來的議題日益劇增。一位媒體圈的老長官就告訴我:「幹我們這行,標題要夠聳動,不然大家食衣住行的經費都縮水了,哪裡還肯花錢買我們的雜誌?」其實不景氣的年代,同樣也是最有希望的年代。做父母的我們,應該把握機會培養孩子做夢的勇氣。
我出生在一個強調通才教育的年代,當年的中學生只要數理或英語成績不好,老師們必定是依標準少一分打一下。出社會後,不少同學和我有一樣的感慨:當年放牛班的某某人現在已經是頗具知名度的畫家了,我們的夢想卻仍在雲深不知處。那位某某人贏我們的,正是擁有敢做夢的勇氣。
其實對岸也有類似的情形:大陸知名女星李冰冰總給人自信滿滿的感覺,然而她接受國內一家電視媒體訪問時,語出驚人地說:「我小時候很自卑,因為數理成績很差,老師們看到我都搖頭嘆氣。一直到我讀中專的時候,才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李冰冰口中的中專,就是台灣的五專或二專,亦即培養專門人才的學校。
如果你看過紅極一時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或許你對電影中某一幕印象深刻:劇中的主要角色都就讀強調升學率的私立高中,女主角非常用功,女配角彎彎卻總是在上課時間畫漫畫。有一次她還被同學笑:「妳畫這個就會考上大學喔!」不斷朝著夢想努力的彎彎,後來成為著名的插畫家。而劇中的男主角就是作家九把刀的化身,他熱愛寫作;現在除了是有名的作家外,也是電影導演。
教改實施後廣設高中、大學,培養專門技藝的專科學校也紛紛努力升等成大學。當初政府希望減少學生考試壓力而廢除聯考,造成的結果是補習班反而愈來愈多,多數學校、家長依然重視「精英教育」。台灣每年平均有二十三萬大學畢業生與六萬名研究所畢業生踏出校園,這些人在校學的知識都差不多,但擁有一技之長的人卻少得可憐,這現象造成就業市場供需不均的情形,因而有人到國外靠勞力賺大錢。
不管你的孩子學校成績如何,做父母的我們一定要告訴他們:「天生我才必有用!」讓孩子在課業外,朝著自己喜歡的領域去學習,孩子喜歡畫畫就讓他盡情地畫;喜歡街舞就讓他去練街舞……。賣麵包曾被老一輩視為中下階層的工作,但吳寶春拿下世界冠軍後,台灣人反而都覺得很驕傲。老祖宗曾說:「行行出狀元!」可惜現代父母多半忘了。讓孩子做夢吧!教他們朝著夢想前進,你會看到孩子們努力後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