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燈立大溪報導】以家庭為重心的黃文秀,因為社區營造工作走出家庭,投入社區關懷工作,進而兼職從事導覽員;也因為如此,使原本對大溪老街歷史不了解的她,成為大溪人文專家。
十年前,桃園縣大溪鎮公所為了推廣大溪,於是舉辦第一屆導覽培訓課程,黃文秀就是參與者之一。
一九九七年全國文藝季在大溪舉辦,緊接而來的社區總體營造,成為黃文秀踏出家庭的第一步。黃文秀表示,從了解社區營造到參與相關工作,她能夠關心平常大家視而不見的人、事、物;對於自己從小成長的故鄉,黃文秀從一無所知到關心與付出,讓她學習到感恩與寬容。
為何會一頭栽進這個領域,黃文秀表示,是因為受到專研大溪木器的黃淑芬博士「我來自那裡?身在何方?將往何處?」的一句話,而點醒了她;加上鄉親對黃文秀投入社區營造的肯定,更促使她長期投入老街解說和文化推廣。因此,她以「只為社區,不為個人」的座右銘,做為自我惕厲。
大溪因為老街歷史而豐富,也是老街社造工作精神所在;因此大溪老街社造一炮而紅。黃文秀表示,大溪之所以能成為閃耀之星,主要是當初居民有志一同的努力,和文化推手「大嵙崁文教基金會這個基金會」與「大嵙崁文化促進委員會」,以及大溪藝文界菁英的鼓勵,才有觀摩與展現的機會。
有些人以為黃文秀在基金會領薪水上班,但她表示,他的投入和付出很單純,不為錢也不為名;黃文秀說,她要的是實質而誠心,只有誠心投入才會受到認同。
她表示,從一開始沒有義工,到現在卻有一群開朗又有風趣的義工爸爸媽媽在展示館服務;背景大多是退休教師,他們都是以關懷人文的心,有志一同為大溪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