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適逢夏目漱石逝世100周年,日本媒體紛紛以特輯方式介紹這位放在1000元紙幣上的國民大作家。本刊特別介紹兩本夏目漱石著作,一是半自傳體小說《少爺》;另一本則是長踞日本文學小說銷售第一名、至2014年銷售超過700萬本的《心》。
圖/野人出版提供
道後溫泉本館全景(Jyo81@wiki)。圖/野人出版提供
文/鄭淑慧
一八九五年,夏目漱石二十八歲,他前往四國愛媛縣尋常中學(現松山東高)擔任英文教師,據推測,這段經歷便是小說《少爺》的靈感來源。
「我很快就找到車站,順利買好了車票。上車一看,狹小的車廂簡直和火柴盒差不多。左搖右晃了五分鐘左右,又得下車了,怪不得車票那麼便宜,只花了我三分錢。」夏目漱石在《少爺》中提及「簡直跟火柴盒差不多」的少爺列車,是日本輕便鐵道時代的蒸氣火車,曾於一八八八年至一九五四年之間在松山市運行。由於小說曾多次提及故事中的人物利用這輛蒸氣火車行動,於是大家便稱它為「少爺列車」。
這部公認夏目漱石的半自傳小說,一九○六年於《杜鵑》雜誌上發表後,因其篇幅輕巧,語言詼諧簡練,角色貼近一般百姓與生活,並取材自夏目漱石的親身經歷,這些平易近人的設定,百年後依舊貼近現代社會,於是這部小說成為最多日本人讀過的小說,更被稱為日本國民的「麻疹書」,代表一生一定會讀過一次。這部作品也多次被搬上舞台,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甚至以「少爺」之名設立文學獎。
少爺與台灣的羈絆
在少爺眼裡,「這裡樣樣比不上東京,唯獨溫泉值得稱揚。」書中的少爺每天一定要拿著褪色的紅毛巾泡溫泉,若周邊無人,還會在超大的溫泉池裡游泳,並一度被學生冠上「紅毛巾」的綽號。有碎嘴的鄉民評論「不過領四十圓的月薪,竟每天都上高級浴池,太闊綽了」,最後還被溫泉業者貼告示表明「浴池內禁止游泳」,令少爺十分鬱悶。
少爺泡溫泉的地方是「道後溫泉本館」,目前館內還留有一間「少爺的房間」。宮崎駿創辦的吉卜力工作室當初製作動畫電影《神隱少女》時,主角千尋工作的「油屋」,據說也是取材自道後溫泉本館。
台北市松山區與日本愛媛縣松山市,因為名稱相同,時常進行文化交流,慈祐宮身為松山區最主要的信仰中心,更是與松山市往來頻繁。
二○一一年日本三一一大地震時,慈祐宮捐贈新台幣一千一百萬元,並請日本松山市轉交災區,後來日本松山市為了感謝慈祐宮,特以其著名的「道後溫泉少爺鐘」為雛型,在慈祐宮前廣場打造「松山.道後溫泉祈福機械鐘」,除保留少爺人物外,另加入了台灣的媽祖、千里眼與順風耳,一旁並設置了《少爺》故事中的人物立牌供遊客拍照留念。
終身伴侶鏡子夫人
《心》這本小說則是公認夏目漱石直擊人性陰暗面的經典長篇,曾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二十世紀亞洲最重要的五大著作之一。
在這本小說裡,常被拿出來探討的是「三角戀情」,然而,眾所周知,支持他成為一代文豪、終生不離不棄的人,卻是被後世評為「惡妻」的鏡子。二○一七年適逢夏目漱石逝世一百周年,電視台以鏡子夫人的話語筆錄《漱石的回憶》為原案,從妻子的視點,描寫了劇烈變動的明治時代中一對夫妻成長的故事。
明治二十八年,夏目漱石與貴族院書記官長中根重一的女兒鏡子相親時,鏡子十八歲,漱石二十八歲,兩人相差十歲。聽說兩人相親時,鏡子雖然齒列不整,卻不像一般女孩那般,忸怩作態用袖子遮住嘴,她直率自然的態度吸引了漱石的好感。鏡子也對穩重的漱石抱有好感,加上父親重一再三誇獎漱石,這門親事便談成了。
婚後,鏡子與漱石前往熊本赴任,嬌生慣養的她不擅長做家事。早上經常晚起,讓丈夫餓著肚子去上班。不習慣侍奉丈夫的人妻生活,也折磨著鏡子的身心,經歷一次流產之後,再次懷孕的鏡子因為害喜身體不適,歇斯底里的狀況愈發嚴重,還曾試圖投水自盡,幸好獲救。曾有一段時期,漱石就寢時必須用布條綁住自己和妻子的手腕,避免妻子再有輕生的念頭。這段夫妻間的情感糾葛,也曾出現在漱石半自傳式的小說《道草》。
之後漱石單身前往英國留學,回國後苦於精神衰弱,有時會對家人施暴動粗,當時周遭人都勸鏡子離婚,鏡子卻說:「(漱石)若是因為討厭我,而對我施暴要求離婚,我當然會離婚。但那個人是因為生病才會這樣對我們。生病總有治好的一天,所以我不打算離開他。」
漱石死後,鏡子有次在孩子面前失言,被孩子們取笑時,她曾感嘆:「你們這樣取笑我,把我當傻子,要是爸爸(漱石)還在的話,一定會溫柔地提醒我的錯誤。」
(本文摘自《心》、《少爺》、《一本讀懂夏目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