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景峰
張擇端,北宋中期山東諸城人。他自幼酷愛讀書、舞文弄墨,尤其是擅長繪畫。成年後,他到開封參加科舉考試,結果名落孫山。他很沮喪,覺得無顏見家鄉父老,無所事事地逗留在開封城,每日在城裡閑逛,眼見帶的盤纏用盡了,怎麼辦?他聽說相國寺裡正在粉刷裝修,雕梁畫柱需要畫工,於是他就去報名,當了一名畫工。
當時皇帝宋徽宗是一個政治上無所建樹的昏庸之君,不過他的藝術修養很高,不但喜歡詩詞,書法、繪畫也造詣頗深,是一代藝術巨匠,尤其書法瘦金體堪稱一絕。
一天,宋徽宗到相國寺上香,發現張擇端的畫藝十分了得,尤其畫的人物、風景逼真,栩栩如生,於是把張擇端招進翰林圖畫院,並親自命題,叫張擇端繪畫北宋東京的繁華盛景。張擇端提出「要我畫東京繁華盛景可以,但必須允許我到鄉村的茅舍去作畫」的要求,宋徽宗答應了,命蔡京在城郊找了一間茅舍。
張擇端首先在京城繁華地帶逛了數天,觀察市井風情、民俗文化、商賈門面,然後在茅舍潛心作畫。他起早貪黑,廢寢忘食,人也熬瘦了,終於完成了一幅北宋東京的繁華景象圖。宋徽宗看後眼前一亮,大喜過望,誇讚不已。從此,《清明上河圖》被宋徽宗收入皇宮內府。
北宋滅亡(一一二七年),宋徽宗趙佶和他的兒子宋欽宗趙桓被金兵俘虜到北方,受盡屈辱和折磨,藏於北宋內府的《清明上河圖》及六千件藝術品也被金兵掠去。宋徽宗第十一個兒子宋高宗趙構於杭州稱帝,史稱南宋。
張擇端為了提醒宋高宗不要忘記國仇家恨,堅決抗金,嘔心瀝血地又繪出一幅《清明上河圖》長卷,獻給宋高宗。這個趙搆和父親趙佶大不相同,他對畫不感興趣,將畫退還。
張擇端一腔熱血遇到了一盆冷水,沮喪、傷心、絕望,一氣之下,將《清明上河圖》付之一炬。長卷還沒燒盡,被一家奴發現,搶出一半,後來不知落於何處何人之手。在沉痛的打擊下,憂國憂民的張擇端不久就抑鬱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