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曉屏
家裡的兩個寶貝公主,常常聽到我她們說:「到底好了沒?」「怎麼做成這樣?」「剛剛不是跟你說了嗎?」……在孩子眼裡,我應該是個急性子的媽媽。每次看到孩子拖拖拉拉的樣子,總覺得一天的時間不夠用;而當孩子順利完成時,又總是覺得不夠好、不夠完美!每晚,當孩子睡著時,看著他們純稚的臉龐,想想自己,剛剛到底在氣什麼啊?
雖然也不乏讚美與鼓勵,但自己分析一整天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總是「氣急敗壞」多於「和顏悅色」。原來,我常用大人的標準來看待小孩,事事都要做到我要求的標準;原來,我怕孩子犯錯,就不允許他們嘗試;原來,我忘記給予充足時間的「等待」,才能讓孩子有學習的機會。
現在,我讓孩子自己規畫放學後的時間,並要她們具體地寫出時間表,讓孩子了解該做的事情,以及時間的概念,例如寫功課或是吃飯的時間拖太久,就會壓縮到休息的時間,這樣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就非常清楚,也不會拖拖拉拉、討價還價;假日時,也會要求孩子先規畫哪段時間要複習功課或是學習,其他時間就是玩樂休閒。如此一來,少了說教,多了自動自發!
另外,雖然表面上對孩子的要求仍然嚴格,但心裡的量尺已降低成一般同儕的標準,因此現在她們也常常有出乎我意料的感動行為或表現。賞識孩子,是父母一輩子要修習的學分,就算是犯錯了,也非孩子單方面的問題,雙方都得反省,父母更要檢討自己的教養方式,引導孩子如何改進。
我知道,在教養的這條路上,我還不完美、有很多的缺點,希望自己能時時反省、改進,也努力學習,陪伴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