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小偉罹患思覺失調症約二十年,因罹病丟了工作,心情沮喪不願定期就醫,導致病情不穩定,多年來反覆住院,病人及家屬都受苦。直到六年前,思思參與「全民健康保險思覺失調症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醫師花了很長時間與他建立關係,也鼓勵家屬多陪伴及督促他規則服藥,並結合社區精神復健資源,如今只要定期回診,未再住院,也重返正常生活,並降低社會成本。
中央健保署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主要的症狀包括思考、知覺、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廣泛障礙。為改善照護品質,健保署自民國九十九年實施「全民健康保險思覺失調症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鼓勵醫師主動積極介入,讓思覺失調症患者能規則接受治療,提高照護品質,並透過訂定品質指標及獎勵條件,使達標院所獲得獎勵。
健保署指出,以民國一○五年為例,有一百四十七家醫療院所參與方案,共照護約六點四萬名病人,病人參與方案後,不規則就醫比例、失去聯絡比例及強制住院發生比率等皆有下降,有一百四十四家院所獲得獎勵。思覺失調症病人經常需要長期持續就醫治療,及社會大眾的支持與接納,才能提昇病人生活功能及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