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修】 當我死了就死了吧!

文/陳彥宏 |2017.07.06
2009觀看次
字級

文/陳彥宏

是我漸漸老了嗎?還是我的朋友漸漸老了?還是沒有很老,只不過是差不多輪到該死了嗎?

就這樣,一個朋友去祕魯遊玩,變成一罐骨灰回來;就這樣,一個朋友去布拉格旅遊,躺在擔架上,留一口氣回來;就這樣,一個獨居台灣的朋友,死在家裡七天後才被發現!

閒聊之餘,我那幾個自詡百無禁忌的朋友問我:「該怎麼死比較好」?我回答:「死就死了,還問該怎麼死?真是有夠囉嗦!」

但我自己又想想,好像這事並沒那麼容易,更沒那麼自在與瀟灑!特別是因緣不具足、福報資糧不夠的人,想求個隨心性、隨高興地好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唐朝隱峰禪師倒立而化,說走就走。一家四人都是禪師的龐蘊居士,女兒和自己都是坐化;兒子聽到訊息後,扶著鋤頭,站著死了;龐夫人留下偈語:「坐臥立化未為奇,不及龐婆撒手歸,雙手撥開無縫石,不留蹤跡與人知。」隨即失其蹤影,不知所終。

對我來說,禪師們的死法,真是神奇到令我崇拜嚮往,但是,自忖根本沒那本事與道行,所以就想也別想了。

正常一點來說,現在人的死,除了那些修為夠好可以自然好死的,大多只是長短不同的老病拖磨,不然就意外身亡吧?

有人引用《梵網經》:「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之言,所以努力探病種福田。

我最近有很長一段時間進出醫院,看到很多熱心人士常去醫院探視病人。但感覺有好些人來探病是來讓病人更累的,也有好些人來探病是來提醒病人怎麼病得那麼重,怎麼變得那麼難看,怎麼這麼可憐的!真是枉費咱們《佛光教科書》第六冊《實用佛教》第十九課「探病須知」裡面,洋洋灑灑地寫了二十五點探病時應注意的事項。

這也難怪會有人主張:當我病時,就讓我靜靜老死,別讓人們來看了,至少留個比較美的印象吧!換作是我,也會這麼認為。不然就把《佛光教科書》的二十五點探病須知貼在門口,等看完再進來探病吧。

及至往生,也就是死了,生者又要為亡者辦場隆重的告別式。

如果死後無知,還真的不知道那隆重的排場,是要辦給誰看的?如果死後有知,看到摯愛的眷屬與親朋好友,會不會因此捨不得走?看到不想看的冤親債主,會不會又起瞋恨,跑到不該去的地方?真是來也麻煩,不來也麻煩,還憑添了一些無明!

這種事,不知道可不可以簡單一點?火化了,骨灰往海裡撒一撒,也就罷了,連骨灰罐也省起來,也省得後世子孫還要惦記著老祖先曾經有這麼一罐!至於誦經,現在活著的時候,自己多誦、多研讀一些經典,也別死後勞動那麼多人來助念。正所謂「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自己的功德、自己的資糧由自己積存,怎好偷懶又麻煩大家呢?

我這麼回應我那群自命瀟灑又百無禁忌的朋友,朋友卻反問我:「你真的做得到?」我回答:「當我死了,就死了吧!我哪知自己有沒有本事做到?如果有問題,我會托夢告訴你們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