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心中膈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占兒童心臟病約二成五,每年出生的新生兒中,約有三百人罹患此症。過去如要治療心中隔缺損,需進行開胸手術,治療,不僅風險大更會留下永久性傷疤,而近日健保署將心室中膈缺損關閉器心導管手術納入健保給付,預計八月公告,可替患者省下十五到二十萬元手術費用。
心室中膈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若未治療演變成肺高壓、心臟過大。台大小兒科主治醫師邱舜南表示,傳統開胸手術治療心室中膈缺損,雖有健保給付,但需花六至八小時,需透過體外循環機暫時代替心臟,手術風險高,如採取心導管手術治療,光是醫材就要價七至八萬,整個手術費用約十五至二十萬,而納入健保給付後可謂患者省下不少錢,只要體重在十公斤以上患者,都可以透過此方式治療,大大降低開刀手術風險,給予病患更安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