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顯示,行政院推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僅三成三民眾認為可有效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最支持軌道建設者僅百分之六點四,可見政府與民意落差嚴重,有必要停下腳步,重新思考。
政府少數高層自行定案,決策過於倉促草率,未先通盤檢討,廣納各界及專家意見,耗費龐大卻欠缺完整規畫,加上電動車時代來臨,軌道建設沒有急迫及必要性,還有蚊子館或虧損累累的重大建設隨處可見,應是民眾不支持軌道建設的原因。
民眾並不反對有利未來發展和便利交通的建設計畫,重點在於應考量輕重緩急,兼顧人民需求、經濟效益、國家財政負擔、是否排擠其他更迫切的預算。如果舉債強行建設,卻未達到該有的目的,豈不浪費民脂民膏?
公共建設政策不能背離民意,若因不妥適、有疑義,人民不支持,政府就應踩煞車,重新檢討規畫,爭取更多民意支持,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安小旗(台北市/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