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為了生計求學,原住民紛紛搬到山下,逐漸淡忘家鄉的母語、文化,一群原住民青年有感於此,創立原民基地「防空洞」,今年起號召原民青年,重新學習編織、傳統樂器歌舞、母語等,吸引不少人加入,「共同找回部落榮耀與文化。」
晚間七時多,一群原民青年正在新竹縣竹東天主堂參與工作坊,部落老師張芝綾親自操作編織,族人在旁學習、模仿,引以為傲「這是部落傳統的特色技藝」。泰雅族語老師林寶貴則教導母語內容,一字一句的傳授,「母語很重要,否則部落就會消失」林寶貴憂心的說。
發起人張少軍是二十二歲的八年級生,他和幾位部落青年共組青年基地,利用天主堂的空間,號召對泰雅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參與,課程從傳統樂器、編織、竹木工藝、歌舞、母語、Beat Box口技、現代舞等,天天都有好玩的課程。
「我們需要一個交流的園地!」張少軍說,原住民為了工作、就學,被迫舉家搬遷到平地生活,卻一再面臨隔代教養、自信心低落等衝擊,容易走偏方向。兩年前他到監獄表演音樂時,赫然發現不少原民青年受刑人,大受震撼,「少了團體生活,我們就像沒有家的人。」
張少軍指出,自己的父母親到平地後,忙於工作,他從國小就得獨立,身旁的原民朋友也都面臨相同的困境,他參與教會活動後,在原民團體中,找到了自信和自我。今年他申請到文化部經費,開創「防空洞」工作坊,號召四、五位對部落有使命感的年輕人參與規畫,「我們一起捍衛部落傳統文化!」,此舉也獲得部落文化傳承工作者支持,成為部落文化師資群。
「防空洞」青年基地下一步路,將於八月初在新竹開創「原民特色市集」,邀尖石、竹東、五峰等三個鄉鎮原住民文化傳承工作者,及工作坊學生們,和民眾分享原民風味的手作工藝,打造亮點成為通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