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南投縣賴姓茶農涉嫌與曾姓越南台商勾結,從越南進口九千多斤的茶葉,冒充台灣本地茶參加鹿谷冬季茶賽,利用「洗茶」手法騙取二等獎標章認證,將一台斤三百六十元的越南茶,變身為每台斤兩千八百元的「鹿谷凍頂烏龍茶」出售,價差近八倍,消費者誤信越南茶是比賽茶,掏錢購買後才知受騙。
調查局南投縣調查站今年四月偵獲全台首件「越南茶冒充本地茶」詐騙案,搜索約談賴、曾等人到案,查扣黑心茶葉四百餘斤,茶葉外盒標示產地為台灣,但罐子裡全是越南茶;賴男、曾男坦承犯罪,從越南進口的九千零三十台斤茶葉,已賣出八千多台斤,不法獲利五百多萬元,全案依詐欺罪函送南投地檢署偵辦。
南投縣調站副主任李金山指出,鹿谷鄉凍頂茶葉合作社在二○一五年舉辦冬茶賽,當時有人檢舉,有不肖茶商用越南茶冒充「凍頂茶」、「凍頂烏龍茶」參賽得獎,調查局雖有查扣一批茶葉,但礙於當時的科技,無法驗證茶葉的來源。
農委會去年研發出「茶業無機成分元素分析」,可從茶樣檢驗出茶葉的產地,縣調站把這批茶葉送驗,化驗結果證明,賴男繳交的比賽茶九千零三十台斤,全都是越南進口茶,這才發動偵查。
據調查,賴男曾擔任茶葉比賽評審,知悉越南當地因海拔、氣候因素,生產茶葉的口感、賣相不輸台灣茶,計畫從越南進口廉價茶到台灣販售;賴男得知在越南從事農務的曾男有管道批購茶葉,搭機到越南找曾男協商,兩人約定由曾男出資進口茶葉,賴男在台灣負責技術加工。
二○一五年,「鹿谷鄉茶葉生產合作社」舉辦冬茶比賽,賴男明知參賽資格限定台灣茶葉,卻用越南進口的茶葉參賽,比賽規定一個茶農只能繳交二十台斤茶葉,賴男為了將九千零三十台斤的越南茶全部銷售,另找四十五個人頭茶農參賽,比賽結果有五成茶葉獲得兩朵金梅、三朵金梅、五朵金梅及二等獎,並取得認證。
主辦單位將獲獎茶葉包裝成「產地為台灣」的茶葉罐,外銷到茶行、零售商或大陸,價格依等級從一千至兩千八百元不等;調查局曾約談鹿谷鄉茶葉生產合作社評審,調查是否有人配合放水審查,清查未發現有內神通外鬼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