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洪貞
端午節前幾天,九十多歲的母親,又和往年一樣繫上圍裙,忙著準備包粽子的材料。
從選粽葉、洗米、爆紅蔥頭、挑蝦仁、選瘦肉、炒花生、剁蘿蔔乾……每一項小細節,都要面面俱到。她認為只要其中有一個環節沒做好,就會讓粽子的味道不夠到位,吃起來的感覺就沒那麼完美。
晚上和母親同床而眠時,總會發現床單和被單,在母親洗過後用太白粉漿好晒乾後,看起來都很挺,摸起來酥酥的,還飄散著若有似無的陽光味道,蓋在身上就能帶來一夜的好眠。
那天聽她和堂哥聊天。堂哥因和處叛逆期的兒子賭氣,父子倆如仇人,時常發生衝突,所以大發牢騷給母親聽。
母親聽後告訴堂哥,先別以長輩的立場,來否定孩子的說法,得要靜下心來傾聽,知道孩子的真正想法是什麼後,父子彼此再作溝通,透過善竟的溝通讓傷害降至最低;若能把孩子當朋友一樣互動,這樣相處起來,必定更融洽更開心。或許是堂哥覺得有道理,所以頻頻點頭。
諸如此類的生活日常,沒受什麼教育的母親,自有她處理的方式和原則。每次看到她不管在家事上,或人際關係的處理上,都能達到完美和諧,讓彼此皆大歡喜時,我都很感動。
從小我就是個很沒信心的孩子,但母親從不放棄我,她會透過講故事,或自己做事的方式,讓我從中學習和體會,讓我慢慢地得到信心,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長項。
母親就是這樣,彷彿一本知識寶庫,她的每個言談舉止,都充滿了智慧,只要認真挖掘,是源源不絕的。她教會我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感謝母親一路走來的教誨,讓我可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