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佛在人間》系列之十 丁祖焯 行佛如行善 重身體力行
感恩惜福把握當下 即使是說句好話、隨地拾起垃圾也是行佛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很多人總認為行佛很難,但對我而言,其實行佛就在當下,不論大小,最重要是身體力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協會副會長丁祖焯說,行佛就像行善,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
民國七十八年,丁祖焯跟隨太太的腳步,到普門寺誦經念佛,在誦讀《阿彌陀經》時,從經文中讓他第一次感受到除了現實世界外,原來還存在一個如此美好的極樂世界。
從此,他將自己投入浩瀚深遠的經海裡,從經文中體悟佛法,隔年皈依星雲大師,並參加佛光會,開啟從未間斷的行佛生涯。
從佛光會員一路當到督導、分會長、區協會副會長,丁祖焯感到使命愈來愈重。日常除了從事送白米給低收入戶等慈善工作外,也開始參與規劃佛教音樂會、佛曲唱誦的活動,希望讓社會大眾也能從藝術表演感受佛法的美妙。
白天上班,晚上回家還經常企劃活動,包括借場地、會場布置、人力調度等大小事務。
丁祖焯說,一場看似只有短短兩小時的音樂會,背後所投入的時間、人力卻經常多達兩個月、上百人,儘管過程辛苦,但大夥卻都做得很歡喜。
數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震醒全台灣,也震垮許多人的家園。
丁祖焯說,隔天從電視上看到災區滿目瘡痍的畫面時,心裡浮現的第一個念頭是自己能做些什麼?
他立刻將家中的帳篷、睡袋等物資統統捐出來,並跟著佛光會投入救災、陪伴災民度過無助與不安。
丁祖焯年紀很輕就身居企業要職,過去非名牌不穿、訂做一套西裝得花上兩三萬塊、講究體面稱頭。
他說:學佛後的自己就像換了個人似的。如今的他一切「反璞歸真」,簡單乾淨就好,省下來的錢還可以用來布施。
他還組讀書會、擔任親朋好友的「心靈老師」,解答學佛疑問。用佛法跟人「博感情」,更因此交到不少知心朋友。
「感恩前生惜福緣,把握當下行六度。」從佛典中體悟出這句話,丁祖焯認為,即使是說句好話、隨地拾起垃圾也是行佛之一。因經典而與佛法結緣,退休後丁祖焯還打算專心擔任佛光會壇講師,從教育來行佛。
丁祖焯以行善當做行佛準則,把握當下,實踐於日常言行舉止中。圖/丁祖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