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教育 人間佛教是典範

杜憲昌 |2017.06.04
1937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百萬人興學委員會籌款處主任妙謙法師(右三),向中佛協教育考察團介紹大學校地與各學院坐落位置。圖/記者楊祖宏
佛光山蘭陽別院住持覺來法師(右)帶領中佛協教育考察團參觀,介紹星雲大師年輕弘法時所騎乘的腳踏車。圖/記者楊祖宏

【記者杜憲昌宜蘭報導】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昨天在造訪佛光山蘭陽別院後,結束所有參訪行程。考察團此行參訪多所佛學院、佛教大學及佛教研究相關系所,受到熱烈接待與歡迎,團長宗性法師表示,感謝所有受訪單位慷慨解囊,提供相當多辦學的寶貴經驗,雖因大雨影響,未能如預定到訪法鼓文理學院,為此行遺憾,但法鼓山住持果東法師與學院院長惠敏法師都特地電話致意,盛情可感,也期待下次再有機會互訪交流。

大師法語 伴手禮受歡迎

考察團前晚夜宿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紀念館」,上午先至校史館參觀,隨後再轉往佛光山蘭陽別院訪問,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普陀山寺住持聖化法師、監寺聖平法師也兼程趕往作陪。蘭陽別院住持覺來法師除為團員介紹星雲大師與宜蘭地區的淵源,並親自導覽參觀「甲子紀念堂」,團員對於館中重現大師昔日在宜蘭弘法的場景相當感興趣,頻頻駐足留影,也對館中設置的大師法語籤筒非常好奇,成了此行最受歡迎的「伴手禮」。

人間大學總部主任妙旭法師、蘭陽仁愛之家執行長妙志法師昨天並為團員說明佛光山社會教育與老人教育的概況。

這也是考察團此行最深入接觸佛教在台灣所進行社會教育的一個參訪行程,團員對於佛光山人間大學的教育模式提出許多問題,包括課程內容、老人日間照顧的方式、照護者的喘息服務等等,而法師也都非常清楚地加以說明。

宗性法師表示,從妙旭法師與妙志法師的介紹中,他感覺到有一句話特別重要,就是「終身教育」。有時候我們把教育的範圍限縮在學校,覺得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畢業了,好像教育也完成了,但事實上,這些應該只是一個人在成長當中接受的基本教育,這個教育相對來講是狹義的,而廣義的教育應該是伴隨著我們整個的人生,這在中國古代教育的觀念,其實學習也不僅僅是限定在某一特定年齡階段或某一個空間裡頭,「就如《論語》中說孔子『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因孔子的教育思考沒有停止,才能辦到,如果三十歲覺得可以了,不再學習思考,相信後面也就不成立了」。

永在學習 師法人間大學

宗性法師認為佛光山的人間大學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意,雖然目前大陸也在做一些社區教育、老人大學,但有些方式上,還是可以再更活潑一些,而「人間大學則是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與思惟」。

同時,宗性法師期許與會法師,雖然都是從事僧教育這層面的工作,但僧教育培養的僧才,將來除了作教育、研究之外,大部分都還是會回到寺廟裡,一定會碰到社會教育的問題,「屆時如果有信徒表達所遭遇的煩惱,而你卻連這觀念都沒有,可能你與他的法緣就會慢慢減弱,甚至斷掉了」。所以在僧教育裡頭要怎麼樣把很多這些觀念思想能夠讓大家了解,能夠很好地對社會發展作出判斷,並且把佛法的智慧與精神結合時代特徵融合進去,佛光山的人間佛教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典範,值得大家好好地學習與參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