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今年端午連假,蘇花公路一百一十二點六公里處路斷,造成上千人回不了家,環團比對過去的空照圖發現,該路段近年常發生大型崩塌,環團推測,恐與附近有個開採過的舊礦區有關係,並強調「蘇花公路相同地點不斷崩塌,相關單位要更認真找出原因」。
「二○一○年造成二十六人死的傷遊覽車事故,就是發生在一百一十二公里至一百一十六公里。」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專員潘正正指出,這次崩塌地兩側是頭城盧家的礦場,該礦場於二○○○年停採,礦權也在去年底廢業了,但從舊的空照圖看來,崩塌地區就在廢礦場的中央,沒有辦法推論礦場的存在與崩塌有關,但是舊的礦場如何退場,在地環境該如何整復,礦物局不能因為礦業用地註銷後,就不管了。
綠黨共同召集人吳紹文指出,蘇花公路九宮里段一帶的四個大理石礦區,不但緊鄰公路,位置也與第二七一七號保安林重疊,卻未曾進行過環境影響評估與土地開發許可的審查,且水土保持計畫沒被切實執行,「包括潤泰、信大台泥、大發,至今仍在保安林內開採水泥用大理石」。
「其實蘇花公路沿線有很多礦區!」潘正正表示,礦業法規定省道、國道兩側距離一百五十公尺若取得礦權,一定要取得機關同意,「這法律根本沒有意義。」她認為礦物局應該盤點,在蘇花公路的崩塌地段,不同地方應該有不同的養護手段,而不是礦區不採礦了、礦業用地註銷了,就似乎與礦物局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