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Google行動支付服務Android Pay昨天正式上線,即日起能「嗶」遍全台數千家線上與線下商店,而國際三大行動支付工具—Apple Pay、Samsung Pay與Android Pay,在台灣全數到位。
Google主導的Android Pay昨正式進軍台灣,是台灣最多手機支援的支付工具。在合作信用卡部分,第一波先和中國信託、第一銀行合作,可搭載業者發行的VISA和萬事達卡。Google台灣區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第二階段將會有新光銀行、安泰銀行、華南銀行等銀行上線支援。
簡立峰表示,Android Pay於前年九月在美國首度上線,目前已於十三個國家上線,台灣為亞洲第四個支援Android Pay的市場;目前Android Pay所支援的硬體品牌已突破一千多家,可使用Android Pay的行動裝置種類,更高達一萬多個。
整合地圖服務
自動提醒消費者
「台灣是成熟的電子商務市場,行動消費潛力大。」簡立峰指出,高達百分之六十二的消費者會透過網路購物,創造高達三百八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一點一四兆元)的交易額,而且台灣擁有百分之八十二的智慧型手機滲透率,是Google Play在全球的前五大營收市場,顯見台灣高度的行動消費實力。
Google表示,即日起,所有配備NFC(近場無線通訊)、Android KitKat 4.4或以上版本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使用者,只要下載App並加入首波合作的信用卡,就能「嗶」遍全台灣數千家的線上和線下商店。
此外,Android Pay還整合Google地圖服務,可在使用者進入商家時,自動推播提醒適用的折價券、禮券或會員卡,還可在消費後提供完整的商家、明細與地點資訊。
不分任何Pay
已消費40億元
金管會銀行局表示,統計到今年四月底為止,「不分任何Pay」,全市場行動支付刷卡消費金額加總累計已達四十億元,並有十三家銀行獲准發行國際三大Pay,其中七家Apple Pay發行銀行,綁卡量已突破一百萬張。據了解,市場最大ApplePay綁卡量銀行是國泰世華銀行,綁卡量應已超過三十七萬多張,其次是中信銀行、台新銀行。
由於三月底,各式行動支付刷卡金額僅三十億元,四月單月新增十億元,市場多認為,「主要應是Apple Pay」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