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以往每公斤可有十五元回收價的寶特瓶,目前跌得剩不到五元,另有些裝潢廢料已無回收管道;中部資源回收業界一片叫苦連天,常勉強回收到場內卻只能堆積如山,無法消化還得另花錢當成事業廢棄物處理;拾荒者生計更大受影響,撿了一大堆卻賣不到一百元,已影響回收意願。
資源回收業者王輿如說:「造成這種情形,主要是回收通路嚴重縮水!」石油降價讓原物料也跟著跌,但資源回收再製卻因人力成本增加而提高,造成目前新料的價格,已與回收再製品差不多,「可以用新料,誰還要用使用再製品?」
走進資源回收場,場內堆滿回收回來的瓶瓶罐罐,消化速度很慢;紙張、廢家電家具等回收價都愈來愈低,以往寶特瓶每公斤是十五元,一百零四年降到剩十元,昨天台中的回收價是四點五元。
最主要問題出在後端處理與通路;台中市議員李中爆料,以往回收後的寶特瓶有一半輸往大陸再製,但目前兩岸關係不通,無人購買價格自然大跌。
業者王輿如坦承,去化通路減少確是因素之一,不只大陸,以前彰化有些地下工廠買這些廢料再製,但工廠被嚴格稽查停止營業,也影響處理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