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公路封閉中斷,不少車輛南下改走台東南迴公路,一下湧進二萬多輛車,夜間遠眺彷彿一條「火龍」。南迴金崙至新香蘭段回堵十二公里,昨天凌晨才紓解龐大車流,而這都要歸功警方即時的「輪放」應變處置。有員警說:民眾開車不懂「禮讓」,也是南迴塞車的最大因素之一,如果沒人管,絕對塞到發瘋。圖/中央社
【本報花蓮訊】蘇花公路坍方中斷,旅遊與返鄉民眾無法北返,急找「出」路脫困,花蓮縣長傅崐萁昨天沉重地說,這是一個國家兩個世界,小小一場雨就讓花蓮成孤島,「請握有權力的國家領導人傾聽基層心聲,給花東人民一條安全的路!」
交通部次長范植谷昨天到花蓮港了解疏運情況,傅崐萁當場發問,「到底要不要做蘇花改二期?」范植谷回應說,目前中央全部人力、物力都投入在蘇花改一期工程,會設法在今年底前完工,傅縣長建議的二期工程計畫,中央將會慎重研議。
傅崐萁表示,這次不是颱風,只是下了兩天雨,蘇花公路就再次中斷,蔡英文總統選舉的時候不斷表達對花東人的歉意,說當選後要好好建設,但一個小雨,就再度造成蘇花坍方中斷,返鄉學子和遊客無法回家,花蓮人的端午佳節全泡湯了。
他說,發生這樣的事,蔡總統和交通部長賀陳旦都沒到花蓮,只有底下的人到花蓮,但也沒通知花蓮縣政府,「政府和百姓不是貓抓老鼠」。元首不講話,交通部長也不講話,難道是花東人民路斷理所當然,還是家常便飯?
傅崐萁說,沒有基礎建設,談什麼前瞻計畫?火車一票難求何時解決? 蘇花改二期工程要不要做?跟花東人講清楚。事實證明,鐵路運輸無法取代公路,還搞什麼輕軌虛幻的假象。
傅崐萁也在臉書上感慨寫著,蘇花路斷,為什麼花東人返鄉之路如此不堪?是誰容許蔡政府置若罔聞,對後山鄉親如此鄙視踐踏?好像花東人不是台灣的子民。
環保、土木折衷
學者:蘇花改變成四不像
蘇花改工程歷經前政府核定、新政府接手施工,第一期工程「蘇澳—東澳」將在今年底完工,也就是這次崩塌地,後年底將完成南澳—和平、和中—大清水路段。不過,三階段完工後,落石坍方恐怕仍然無法解決,學者直言,這是當年蘇花改爭論中,「環保、土木拔河後最終妥協的結果,讓蘇花改變成四不像」。
淡江大學運管系副教授羅孝賢直言,東部交通條件受到天氣影響大,這也是為何當初要蓋蘇花高的原因,最終妥協於蘇花改,是長期以來土木、環保拔河,環保認為不要動、土木則認為人定勝天有錢就能克服,但兩者都該有所折衷,可當時的妥協讓蘇花高胎死腹中、改為蘇花改,卻造就成一個「四不像」,也給了花蓮民眾不切實際的期待。
羅孝賢說,當初選擇對環境影響最少的妥協,讓蘇花改雙向兩車道配置,且不是全線新線處理,而是逐段改善,將來會最先看到的就是通車後塞車,在新舊線轉換中將造成瓶頸。
此外,舊線雖有改善工程,但仍然會有落石,這也顯示台灣公路系統對防災能力仍然很弱,短期內也難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