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字訣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2017.05.28 語音朗讀 16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心保和尚。圖/人間社 滿徹法師。圖/人間社 覺乘法師。圖/人間社 妙悟法師。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生活的智慧,就是人生處世的竅門。」福慧家園共修會五月二十一日於藏經樓法寶堂舉行,主題論壇為「人生一字訣」,由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主持,與談人寶華寺監寺滿徹法師、妙法寺監寺覺乘法師、三重禪淨中心監寺妙悟法師,透過個人的生活故事,精闢剖析人生一字訣「讓」、「正」、「施」、「淡」的生活妙用與智慧,聽眾報以熱烈掌聲。 心保和尚表示,人生要有目標,沒有目標很容易迷失。人要從一生裡找到生活的智慧。人生遇到困難,要靠智慧去突破,靠智慧去解決。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人只要勤勞,生活就沒有問題。大師在〈人生一字訣〉文中提到,「讓」是為人之德,「正」是立身之道,「施」是行善之要,「淡」是朋友之交。 「你讓步,我讓步,條條是道路。」滿徹法師提及,從前有位修行人想到深山修練,在古印度想要修練,必須自己挖洞穴。這名修行人挖好洞,剛要進洞裡修行,忽然有長者對他說:「年輕人,我已經老了,你能不能把這洞穴讓給我。」青年把洞讓給長者後,繼續挖洞,一而再,再而三,都把洞讓給別人使用。 一轉眼,青年老了,費好大的力氣挖好洞,又來了一個青年說:「您年紀大了,這個洞穴讓我來修行吧。」他心裡想「我挖這麼多洞讓人修行,也是一種幸福。」突然,眼前出現白鬍鬚的長者微笑跟他說:「你已經功德圓滿了!你禮讓成就別人,也成就自己。」滿徹法師舉寶華寺與當地宮廟、友寺互動情形說明,主動問候與人結緣,互相尊重,彼此禮讓,能建立良好的情誼。 覺乘法師指出,以「正」待人處事,做人公正不偏,才能讓人心悅誠服。佛光山教育僧信平等,在家眾或出家眾相處,都是公平對待。有一次組團到菲律賓參加人間佛教論壇,中區區委員宋孟政參團旅遊,突然拿一包大紅包供養他,到了菲律賓後,覺乘法師將紅包轉交菲律賓住持,提供建立菲律賓學院、光明大學,這個舉動讓宋孟政感動許久。 「佛光山是正派道場,僧信攜手營造六和僧團。」覺乘法師表示,佛光會理事陳嘉隆在海線深耕多年,為人正派,恭敬三寶。妙法寺的特產就是團結一致,信眾具有宗門思想,奉行一師一道,如中區協會副會長陳財源、宋孟政等齊心護持三寶。只要有正信,給予信眾舞台,能力好的人自然會靠過來。無論在家眾或出家眾,只要為人正派,願意釋出誠心,自然讓人心悅誠服。 妙悟法師提到,「施」行善之要,究竟圓滿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善行。誠如《金剛經》須菩提問佛陀:「云何應住?」佛陀答:「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大師曾說:「布施一不貪求勝境,應隨緣布施。二不吝惜所有,應隨力布施。三不分別怨親愛憎,應隨喜布施。四不妄想未來果報,應隨心布施。」他建議,財施量力而為,細水長流。隨喜功德,見人布施,歡喜讚嘆。布施要三輪體空,不執著布施的我、布施的物與接受布施的人。 「莫嫌佛門茶飯淡,僧情不比俗情濃。」二○○○年常住調派鳳山建寺,經歷建寺的種種考驗,現今回想這是大師對他的「道情法愛」,在學佛道上,大師給予佛法,深入淺出的教導。「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以佛法作為食糧,滋養法身慧命。 心保和尚表示,大師在藏經樓親題對聯「建寺安僧傳道五洲,猶似蓮華不著水;雲遊世界緣結十方,亦如日月住虛空。」相應今天所講「法同舍,道情法愛,淡如水,有與無」,處在世間就會很自在,並勉勵大眾學習大師人生一字訣「讓」、「正」、「施」、「淡」的智慧。 前一篇文章 共修看板 下一篇文章 一日的生活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7【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2025.05.0408【特搜啟示】2025.05.0409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10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晨齋語錄】覺悟【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佛光會成立 人間佛教新紀元【紅塵禪煙】悟心見道【人間行者心】佛法的無菜單料理心保和尚講說法要 鼓勵直下承擔 發願成就 作者其他文章彰化.北斗 河港風華寶斗心 三員趣聞螺陽情彰化.芬園 挑水古道飄桐香 三巖二寺話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