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台南左鎮左中社區與公館社區的「返青」—賴政達和羅怡丞,都是從小離開家鄉,因緣際會投入農村再生工作,重新認識也愛上自己的家鄉,正希望為家鄉多做點事卻突然「失業」,心中失落感很大。他們說,返青工作多又雜,22K薪水很低,但是抱持「希望自己的家鄉會更好」,才會願意接下這分工作,對政府政策反覆相當失望。
「返青就像雜工。」羅怡丞指出,不論是文書記錄、拍照、送資料公文、擺攤賣農特產品、農村小旅行、管理臉書、網站等工作都要做,且社區沒有經費又沒有知名度,農村小旅行都是從「體驗價」辦起,非常辛苦,但好不容易建立口碑,就要喊停了。
如今,賴政達無法留在左中社區,現在由公館社區申請勞動部多元人力支應薪水,兼幫忙社區工作;羅怡丞因成大「人文創新研究計畫」和公館社區合作,才能繼續留在社區工作。
「在外面隨便找都有22K的工作,而且又輕鬆!」賴政達很無奈,政府希望年輕人返鄉,但又把人推出去,很多社區沒有能力養人,所以多數「返青」都另謀工作;有的社區是和長照計畫結合,才能留下人,但已不是單純做社區工作,「偏鄉社區只是需要一個人力幫忙,竟然這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