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左鎮「公館社區」原本推出叫好叫座的「農村小旅行」,因「返青」經費被砍,今年缺乏人力,不再推出活動圖/公館社區提供
【本報台南訊】農委會水保局「農村再生青年回鄉築夢計畫」於去年底突然喊停,不只「返青」失業,不少剛起步的偏鄉農村更大受影響,左鎮國小校長李智賢痛批「搞不清楚政府在做什麼」,老人家不會用電腦,光是處理文書、核銷,弄得一個頭兩個大。公館社區總幹事陳柳足認為「農村再生就是要鼓勵青年返鄉」,政府說砍就砍,令人心寒。
左鎮區「左中社區」、「光榮社區」老人嚴重老化,李智賢協助社區寫計畫書,通過農村再生計畫,他強調,「返青」雖是一年一聘,農再計畫一期四年,左中執行二年、光榮執行一年,社區剛起步,但去年底「返青」被砍後,社區業務只好停擺。
陳柳足也指出,不少偏鄉社區剛通過農村再生計畫,年輕人有能力也有新的想法,剛起步的農村有年輕人的幫助,才有能力去寫計畫書、申請活動、辦活動及後續的文書資料整理及核銷,「返青」去年底突然被砍掉,大家都很錯愕。
只領22K 無法留才
水保局副局長林長立表示,返鄉青年大多被支配去做打掃等雜事,而且薪資低、流動率高,無法留才,不少專家學者、外部委員建議轉型,才改為「青年回留」計畫,「希望真的為農村留下人才」。
水保局台南分局長黃振全表示,「農村再生青年回鄉築夢計畫」是補助社區推動農村再生,並聘請一人協助,由社區發一天一千元的補助金,因每月工作二十二天,只能領22K,「總不能都給22K,這樣會害了他們」。
「新計畫是鼓勵農村要用更好的薪水聘年輕人。」林長立舉例,一個電腦很好、有網路概念的人才,社區以一個月五萬元聘請,水保局就會給予七成補助,另外三成由社區自付。
不過,新計畫也不是雨露均霑,新的計畫是競爭型,還要經專家學者評比,「目前來申請一百五十多案,核定通過五十六案,不是有申請就有」。
協助考核 非全推翻
黃振全指出,台南區個人組有十人、三組群創組過關,多數通過個人組的,都是曾參加回鄉築夢的青年,因為用心與投入、能力提升,提出的農村再生更能結合地方產業,因此能脫穎而出,也達到農村再生的目的。
不過,公館社區「返青」羅怡丞直指,入選「青年回留」計畫幾乎都是高知名度,且社區產業已上軌道,「剛起步的社區,更需要政府資源及協助」;左中社區「返青」賴政達也說,政府若經費不足或質疑成效,應對「返青」進行考核,而不是一竿子全部砍掉。
至於百位因計畫喊卡的失業青年未來怎麼辦?林長立表示,農委會仍有其他不同的青年輔導方案,或者透過社區自立,進行社區創業模式等,也都能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