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佛光山以文教開山,其文教的精神內涵,即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懷,也是慈悲喜捨的實踐。為求佛光法水傳承久遠,以下的工作信條與理念,凡佛光人均須確實遵行,深入體會。
一、佛光人的工作信條
給人信心,
給人歡喜,
給人希望,
給人方便。
以上信條,以給為重心。無論是奉行菩薩道的四攝或六度,都以布施--給,作為度化之首要方便。給,來自於無盡的內心能源寶藏。
「給」人信心,首先要開發本身無盡的信心內涵,才能在利眾、教眾、度眾上,成為眾生的加油站,鼓舞其向前邁進的勇氣與決心。
「給」人歡喜,首先知覺本身具足無盡歡喜的條件,才給得起歡喜。諸佛成佛皆因歡喜,諸大菩薩普度眾生也因歡喜,轉輪聖王福佑全民也因歡喜。
一個家庭的經營,因歡喜的緣,必能凝聚包容,共創未來;一個社會,能夠有歡喜的因素,必然有強力的後盾;一個國家能夠歡喜,必然來自於人民的安居樂業。能知覺到歡喜,進而能夠創造歡喜,散播歡喜滿人間,這就是人性的開發,人類素質的提升。
「給」人希望,這是文明世紀最大的功德。古云:「哀莫大於心死。」希望就是一切成就的動力。釋迦牟尼佛證道成佛,第一句對眾生的宣言就是:「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給苦難的眾生帶來大地的光明,生生世世受用無盡。
「給」人方便,「方便」二字具有波羅蜜的意思。又十波羅蜜之七,即是方便波羅蜜,是菩薩應眾生根機,用種種方法施以教化、接引善巧與勝智。簡單的說,就是能通權達變的意思。此方便與般若相應,知其緣,明其機,能給予得當的接引。
佛光人工作信條,用心深則深,體會淺則淺,唯須遵行,方能由淺入深。
二、佛光人的理念
光榮歸於佛陀,
成就歸於大眾,
利益歸於常住,
功德歸於檀那。
以上四個理念,以「歸」---奉獻為重心。此歸屬、奉獻之心,來自於感恩與眾生一體、同體共生之理念。未知緣起法,不知世間事。世間時空、人際、事事物物,有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從一粒砂石,想見世界;從一滴清水,想見大海」,如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無諸緣成就,何來利益功德?能歸功於三寶、大眾,才真正了知諸緣,明白自生來處。
(上)
本文節錄自《佛光教科書》第十一冊 第十四課
(隔周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