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地方發生災難,紅十字會總最先到現場救援,只要是中華電信或台灣大哥大的用戶,手機直撥「五五一三五」,就會聽到郝龍斌低沈且誠懇的口吻告訴你,撥通後按「一」就會自動幫你捐出一百元,要捐三百元就要「三」,五百元就按「五」,只要花一、二分鐘就可以順利完成捐款。
郝龍斌從二○○四年底擔任紅十字會秘書長後,每一天的行程就變得忙忙忙。原因是全球天災人禍不斷,郝龍斌不僅得忙著籌集物資救災,而且每每在災難期間,郝
龍斌就不避危險和辛勞,深入災區親眼看見海嘯、地震、風災等災後的情景。
「生命是很脆弱的!」郝龍斌曾在印尼亞齊省遇見一位十九歲女學生,海嘯奪走了她七個家人,但她卻沒有因為悲傷而停下來,反而走了五十公里的路到紅十字會醫療單位來幫助其他的難民,讓郝龍斌為之感動的表示,「生命共同體」不應該是政治口號,當我們伸出援手去救助別人時,我們不會去區分他是哪一國人,也不會去管他是藍的或綠的,這才是生命共同體的真正意義。
在接任紅十字會秘書長之前,郝龍斌曾有一趟亞馬遜河之旅。那趟旅行,讓郝龍斌感動的不是沿途珍奇的動植物,而是樂天知命的沿岸居民。他表示,空有美麗的環境,但若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也是枉然的,所以他要做一些可以幫助別人或有成就感的事情。
決定接下紅十字會秘書長職務時,朋友紛紛勸他重新投入去年年底的立委選舉,甚至許多支持者不解的責問他,「你難道不愛這個國家嗎?」郝龍斌總是沉默以對,因為他已經決定作一個帶給他人希望的人。
年紀已經過了五十歲的郝龍斌,從政以前就已經擔任紅十字會義工,迄今已長達十五年。有一段時間,他曾負責過「讓愛穿越障礙」的計畫,這個計畫是以替國內智障兒募款、協助智障兒能夠重新回到社會為目標。「從事公益事業的滿足感不是用錢可以買的。」
郝龍斌當年考大學,原本他想要唸醫科,所以在志願卡上祇填了台大醫科和台北醫學院兩個志願,可就在他要交志願卡的前一刻,身旁的同學對他說,「你有可能考這麼高分嗎?」如果沒考上怎麼辦?於是他在想了想後,就在台大和北醫中間多填了個農化系,如今回想起來,他本來應該當醫生的,卻在這一念之間變成了教授,最後還回到台大教書。
提到外傳他身體欠佳的說法時,他則是連聲立刻加以否認。「竟然有不少朋友打電話給他,問他是不是得了肝癌末期。」郝龍斌表示,自己從十八歲開始就持續地每天做運動,之前是一個星期五天,擔任立委和署長時是三天,總之,他每次運動不是以每小時十公里的速度跑三千到五千公尺,就是去游泳池游泳。
但截至目前為止,郝龍斌不打算公開在運動場上證明自己健康無恙,因為「跑步又不是跑給人家看」,即便如此,郝龍斌跑步健身,和馬英九似有異曲同工之妙,會不會跑著跑著,就像馬英九一樣跑進台北市政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