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來喔!呷緊趁梅雨季前來種樹仔、救水土!」台中市新社居民這幾天忙著挑土、扛樹苗,要趁著春雨來前在廣達九公頃的山坡地,種下捉地力強的牛樟樹苗,時間緊迫,許多人放下自家的農務,一起來「做公工」,九公頃實驗林大約一、二周內可種植完工。
「這些山坡地以前種檳榔樹,淺根植物沒有抓地力,一下雨,土石大量沖刷,危及下方居民和道路!」中市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理事長徐炳乾發現問題,這幾年力勸地主改變觀念。去年有三位地主釋出零點九公頃,今年更集合四個承租地主,九公頃山林全改種林木,並與中興大學合作開發成「牛樟實驗林」。
九公頃的山坡地非常遼闊,加上又得趕在春雨前種下苗木,徐炳乾四處奔走,連日來有十多位居民放下手邊工作趕來,在烈日下幫忙挖坑、除草、種下樹苗,該協會也協調地主給予一點工資回饋補貼。徐炳乾笑說,以前都是三個加起來二百歲的,今年還有二十二歲年輕人,來幫阿嬤種樹!
「做公工」是早年農村的傳統,等於現代的「義工」,早年發生路斷、淹水等災情,村長登高一呼,村民會放下手邊工作,按「頭人」指示帶工具到現場報到。新社居民一直保有傳承,除了種樹,每年也會拿著鋤頭、掃把,一起清除白冷圳灌溉溝。
徐炳乾表示,山坡地種樹刻不容緩,台灣也需要更多樹種,除了廣植有價植的牛樟,也在中低海拔種台灣杉、櫸木、紅檜等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