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金鳳
外曾祖母跟我感情很好,她過世時,我剛上高中,對死亡這件事還有些懵懂。當我被通知前去見她蓋棺前的最後一面時,看她動也不動,表情木然躺著,我才知道原來「死亡」的樣貌是這樣。
當時所有子孫都圍繞在她身旁,聽從殯葬人員(鄉里人稱之為土公仔)的引導,跟著念一些對子孫吉利的話語。接著土公仔會將長輩準備的錢(就是俗稱的手尾錢)象徵式地放在外曾祖母手上,等念完吉利話就分給在場的子孫,希望他們能傳承先人福德,繼續將優良傳統發揚光大,也期盼子孫們衣食無缺,生活幸福美滿。
那是我第一次接收已逝長輩的手尾錢,雖然只有一百元,但我覺得特別珍貴,還用信封裝好珍藏,慎重地在信封上寫著「阿祖留的錢,不能用」,日後即使生活匱乏,我也不曾動過這一百元的腦筋。
多年後,夫家爸爸過世,他的三個兒女及兩個媳婦、孫兒們,也都拿到一些手尾錢,當時的我仍存有祖先錢不能用的觀念,於是同樣將之妥善收存。之後小姑參加高中老師甄選獲得錄用,她才向我表明:「我是用爸爸留下的手尾錢繳交甄試費用的,由於爸爸的保佑,加上我自己的努力,才一舉通過甄選,獲得正式教師的資格。我是用感念的心情來使用這筆錢,讓它變得意義非凡。」
小姑一席話,驚醒夢中人。原來手尾錢「用在該用之處,並沒有對不起祖先」,這樣的想法及做法讓我決定起而效之。於是後來媽媽過世留給我們的手尾錢,都在兩個孩子報名各項甄選及考試時適時使用,也讓孩子們正確認知手尾錢的使用契機,以及對先人應有的感恩。
現在孩子們都已長大成人,每每拿出長輩們留下的手尾錢封套,看著上面清楚記錄錢的去向,更加深對已逝親人的感恩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