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溫羅汀老屋 藏階級祕密

 |2017.04.16
2474觀看次
字級
台北市溫羅汀街區有許多老建築,陸續面對拆留選擇。圖為馬廷英故居,現由民間經營和維修,成為「青田七六」。 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台北市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周遭街區的老房子,有許多教授宿舍或官舍,居住過許多學者、文人,有許多故事可以發掘。這些日式平房外觀樸實,其中的布局充滿實驗性質,裡頭還藏有你不知道的「階級」祕密。

金車文教基金會昨日舉辦「走讀日」,邀請上千民眾走訪「溫羅汀街區」,總共動員了二十八位文史、生態、建築講師。參與者包括五十名罹癌兒童,以及十七名視障者。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表示,台灣鼓勵「閱讀」,形式不只限於書本,透過閱讀城市,發掘其中的故事,也能增加對土地的情感和認同。

百坪40坪 看是誰住

溫羅汀一帶從日本時代開始,就是文教區域,匯集了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的教師宿舍,以及政府機關的官舍,大多是和洋混合的一層樓住宅。

青田七六導覽員Cynthia表示,教師宿舍就很有「階級」觀念,校長的宿舍可達百坪,教授則約四十坪,而一般基層公務員住的「油杉社區」,一戶則只有十五坪。

不同學校也很有「階級」觀念,台大教師的宿舍,往往比台師大教師大上一些。例如台大的馬廷英故居約有四十坪,但台師大的梁實秋則只有三十坪。不過,不論大小,這些建築物都很有特色,許多是由教師自己設計、改建的,充滿實驗性質。

和洋混合 創意運用

Cynthia指出,溫羅汀老宿舍大都是「和洋混合」,傳統日式住宅每個房間都可綜合使用,榻榻米放上座墊就是客廳,鋪上床墊就是臥房。但日本時代的教授,很多喝過洋墨水,蓋出的房子就會區分使用用途,客廳會有沙發、餐廳會有高腳椅,有些則仍有和室。

另外像是馬廷英故居,一度還有游泳池以及玻璃帷幕的「陽光室」,讓教授閒暇時可以運動、晒太陽,非常西方風格。Cynthia說,台灣那時是日本的殖民地,是很好的實驗創新場所,學者們又特別喜歡嘗試和創新,才會留下這麼多有特色的建築。

拆除保留 思考各異

建築史作家凌宗魁表示,溫羅汀的教師宿舍很多已年久失修,許多棟已被校方拆除、都市更新,有些則是委外OT經營,保留了建築物的外觀,內部則重新裝潢活化。

凌宗魁表示,OT有人支持,有人不支持,好處是活化利用,且公家單位不用出額外的經費,委託業者維護。但這些老宿舍位於住宅區,經營咖啡館、酒吧營業較晚,難免會遭鄰里抗議。

溫羅汀街區被保留下來的老宿舍,例如梁實秋故居、馬廷英故居等,有些則難逃拆除命運。凌宗魁舉例,一度被認為是日本教授中村三八夫故居的「昭和町小屋」,因有特別的綠色屋瓦,文史工作者希望能保存,但台北市文化局鑑定後認為不具文資價值。在民間爭取下,「昭和町小屋」的屋瓦被拆下保存,未來可作為研究和展示用途。但卸下屋瓦的房子暴露在外,歷經風吹雨打,破壞更為加遽。

台大校內的磯永吉小屋幸好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才躲過拆除命運,但台大也沒有足夠經費整修,近來靠著校友募款才見曙光。

凌宗魁表示,現在已過都市更新的熱潮,溫羅汀的老宿舍要拆要留,可有不同的思考。希望透過走讀活動,能讓更多人瞭解老建築的特色和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