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是為人的根本。王祥「臥冰求鯉」故事特別有意思。
王祥,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是西晉的大臣。他曾隱居深山二十多年,後來做官從溫縣令一路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對他並不慈愛,常在他的父親面前挑撥,說他不孝順,所以王祥從小連父愛都沒有。但在父母患病時,王祥仍衣不解帶地伺候。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王祥都拚命滿足她。有一年冬天,河裡結了厚厚的冰,繼母依然想吃鯉魚,王祥沒有辦法,只好赤身臥在冰上祈禱。突然,冰裂開了,跳出兩條鯉魚。由此可見,中國傳統觀念裡,孝是無條件的。孝不是交易,也不是交換。
現在很多人認為,孝是相互的,父母對我好,我要孝敬他們。但父母若因某些主觀、客觀條件限制,對我們稍微差一點,我們難道就不孝順父母了嗎?這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是絕對不允許的。
我們應反思:有沒有為父母跑一次菜市場,買點他們想吃的小菜?有些很容易為父母做到的事情,我們做了沒有?或者答應父母的呼喚,完成一件他們交辦的事情、耐心地聽一下他們的嘮叨?哪怕是委屈地順承一下,父母就算是誤解的責備。當然這並不見得容易做到,但我們應該要嘗試一下。
【原文】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自我,雙鯉躍出,持之而歸。(引自《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