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檳榆
台灣適逢桐花季節。幾個縣市,舉辦桐花節、桐花祭,以廣招徠遊客,繁華地方。
按桐花,即油桐花,樹為落葉喬木,又名罌子桐。花開於春季,白色有之。亦有黃色、紫色的,故一曰紫桐。李德裕〈畫桐花鳳扇賦序〉:「成都夾岷江磯岸,多植紫桐,每至春暮,有靈禽五色,來集桐花,以飲朝露」,謂之桐花鳳。
盛花凋謝,結成滿樹果實,即桐子,像罌粟,又像番石榴。秋季成熟,果實外表由青轉褐,即可收穫也。
我家鄉的山坡地,就有不少油桐樹。採收桐子,得雇工以長竹竿打下熟果,收集挑回家,成堆置放於走廊或空屋間。俟之稍腐化變軟,便於剝殼;剝下的桐殼,大有用途。
冬季燻臘肉時,燻料加上桐殼添加薰肉成色與香味;桐殼燒灰燼,加進其它物質包皮蛋,成品皮蛋剝開顏色較豔,味道好些。所謂「松花皮蛋」,乃以柏樹枒、松枝灰包的皮蛋,內黃白呈現松枝紋采;「桐花皮蛋」,即加桐殼灰包的皮蛋,有的隱現桐花形象,也頗奇特,這種皮蛋好吃好賣。
以前在鄉我大舅舅做生意,大宗皮蛋運到重慶銷售,賺了不少錢;家人製作皮蛋,有時我也幫忙,記憶深刻。
剝下桐殼的桐子粒,每顆約四瓣,晾乾後送到作坊搾油,即桐油。好的塗料能防腐防漏,多用來塗抹油傘、家具、器材;桐油乃為四川內銷、外銷大宗。
作坊搾出的桐油,普作點燈照明用途。那時節,川省許多地方沒有電燈,都用燈蕊草點桐油燈。我在家及學校念書,都有桐油燈照作息,體念甚深。
作坊搾油的桐子渣,扎成餅狀謂之「油枯」,是好的肥料,利於農作物,較之水肥、堆肥乾淨,農民常用之。
桐油用途甚廣,缺憾惟含毒性,不能食用。在鄉時,我及家人與一些親戚,倒菜子油炒菜,誤倒罐子裝的桐子油,進嘴無大礙,吃到胃裡,毒性發作時會上吐下瀉,有如大病一場,不死人,活受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