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今年水情緊張,降雨量少,幾乎全台灣的水庫式、川流式發電都受到影響。台電統計,今年一到二月,慣常水力發電量約三億五千二百七十七萬度電,跟去年同期相比足足少了五億度電,等於少了四成電力,只好用火力來取代。
台電表示,慣常水力發電是利用水位自然落差來發電,不僅天然,且發電成本又便宜,今年除了翡翠水庫因蓄水率較高,其他水庫都受到水情影響,發電量也都受限。
台電表示,以大甲溪流域為主的德基、青山、谷關、天輪與馬鞍五座水庫與水力發電廠,是台電裝置容量最大的水力發電機組系列,今年一到二月,五電廠發電量約有一點六億度電,跟去年同期五億度電比起來,就相差很多。
台電表示,台電早年為水力發電而建水庫,但近年隨著人口愈來愈多,用水量愈來愈大,水力發電用水庫也轉以穩定供水為優先。如果降雨量豐沛,水庫可以較為自由放水,自由發電,但是今年因為水情不理想,就受到影響。台電表示,以德基水庫為例,去年春天常有豐沛的降雨時,德基電廠就會開始帶頭放水、發電,不會影響到水庫的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