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妖誌》主題之一「噶哈巫的現代番婆鬼@南投埔里」的主題照。
圖/北地異提供
【本報台北訊】由台大、政大奇幻社社員組成的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與募資平台SOSreader合作,推出踏查台灣妖怪傳說的網路文學《尋妖誌》,書寫十一篇以妖怪為主題的旅行,還替每個妖怪主題設計二至三天的私房行程,讓旅人體驗妖怪的魅力。
喜歡嘗試新東西的楊海彥,二年前成立「北地異」,他們花了兩年,透過閱讀文獻、田野調查,記錄台灣各地妖怪故事,於去年十月出版《唯妖論》,記載林投姐、燈猴、虎姑婆等四十九隻台灣妖怪的故事。
他們今年推出《尋妖誌》,有十個妖怪主題尋訪地點、十一篇文章,包括電子地圖、文獻考據、走訪故事、景點介紹,主題都結合歷史研究和現實地理探查,希望藉由「尋妖」旅行,讓人們看見原本被記錄在紙上的妖怪神魔,如何影響當地人的生活,成為地方文化的核心。
北地異成員之一的阮宗憲,想探究「為什麼台南有這麼多厲害的女鬼傳說」,他不但比對日本小說家佐藤春夫《女誡扇綺譚》中,關於台南禿頭港一帶的傳說,還重訪曾是幽靈鬼屋的舊地,寫成〈清代府城的女鬼們─林投姐與陳守娘〉。
遊戲中認識妖怪
此外,北地異工作室也推出實境角色扮演遊戲(Live-action Role Playing,LARP)及城市導覽App,讓玩家在遊戲了解城市的故事,也認識台灣的妖怪。
阮宗憲表示,北地異正與新創團隊Urban Baker合作,將推出一款「說故事」的城市導覽App,他們沿用網路實境遊戲「西門町的四月笨蛋」,把遊戲故事改編成App,玩家下載App後,照著故事情節,到城中、艋舺和西門町等近六十個指定景點破解謎題。
「這個App有類似寶可夢的功能」,阮宗憲指出,如果玩家開著App經過特定景點時,「就會有日本或台灣妖怪,跳出來說故事」,希望利用親近的對話,把景點的「生活感」帶出來,不再只有冷冰冰的介紹。
阮宗憲表示,LARP提供一個世界觀、場景、事件,玩家必須全程扮演指定角色,與其他角色互動,以完成任務。北地異最近在淡水牧師樓舉辦《金魅殺人魔術》LARP,場景設定為某處大宅老主人舉辦的喪禮,玩家則是出席喪禮的人,他們把替人工作的台灣妖怪「金魅」設定在遊戲裡。
去年十一月,北地異也與台北眷村文化節合作,於北投中心新村舉辦八場《歸鄉》LARP。故事背景定位於一九八六年,遊戲中加入「奚囊」和「獏」兩隻中國妖怪,其中奚囊是隻歸鄉的妖怪,藉此傳達眷村老榮民的思鄉情懷,讓妖怪遊戲結合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