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生福利部公告「住院醫師勞動權益保障及工作時間指引」,住院醫師工時從每周最多八十八小時,降至八十小時,今年八月起正式上路,並列為明年教學醫院評鑑的重點項目,嚴重違反將撤除教學醫院資格。衛福部強調不會造成醫院人力短缺,但醫師卻指出,此政策恐促成「大R(住院醫師)小V(主治醫師)」的現象。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台灣每年新增一千三百名住院醫師,進駐全台一百家教學醫院中學習,八月起,所有醫院都須與住院醫師簽訂「聘雇契約書」,每周總工時不得超過八十小時,一天正常工時為十小時,最多連續上班二十八小時,期間須有休息制度,與下次上班需間隔十小時,適用非輪班制度的外、內科系住院醫師。
石崇良表示,屬於輪班制的急診住院醫師,每天最常工作十三小時,若遇「病人病情危急時須持續照顧」、「當時事件有重要學術價值、病人本人」或「家屬請求原住院醫師持續照顧,並經住院醫師同意」等三種特殊情形,最常可再延三小時,最長達十六小時就必須要下班。
振興醫院外科部主任常傳訓說,各院外科召募住院醫師都有招不滿的現象,原先八八工時就可能壓縮到住院醫師學習時間,且外科會議多在下班後或周末,礙於法令,住院醫師恐被迫不得參加,導致後續若升為主治醫師,最先面臨到的就是「經驗不足」,照顧病患更加吃力。
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高血壓醫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說,住院醫師工時縮減最先面臨的就是值班人力不足,衛福部雖說只要增聘人力就能解決,但醫院最不希望的就是增聘人力。
石崇良表示,指引規定若是強制性參加的會議,醫院必須將其算入工時,若是住院醫師自願參與的會議,則不列入工時計算,現在仍有部分醫院,外科住院醫師的工時長達九十小時,若持續不改善一定重罰,並公布問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