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昨天選出第一位女特首林鄭月娥(中),另兩位落選的候選人曾俊華(左)與胡國興(右)陪同林鄭月娥向選委們致意;泛民主派選委則在場內撐起黃色雨傘表達不滿。
圖/路透
【本報綜合報導】香港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天當選下屆行政長官(特首),雖是北京當局屬意人選,但也被泛民形容為「梁振英2.0版」,她未來能否改善與泛民關係、令社會更和諧,執政挑戰仍大。
林鄭月娥未來要解決香港面臨經濟、內政和港中關係的問題:
一、經濟方面,由於香港經濟發展大量依賴金融和房地產業,經濟結構單一,資源掌握在少數人手上,造成貧富差距擴大。
此外,經濟結構單一也造成香港的新創產業發展舉步維艱,大量港資投向大陸也使得香港競爭力不斷下滑,甚至輸給上海和新加坡。
登記成為選民困難 易受派系把持
二、內政方面,香港回歸以來特首經由選舉委員會所選出,而選舉委員會的委員則是由各行各業二十四點六萬的登記選民所選出,因此結構上一直維持親中的「建制派」人數多於「泛民主派」的情況,才會被譏為是「小圈子選舉」。特首民意基礎不穩,造成政府與民間的對立,政府政策無法獲得社會信任而出現極大阻力,年輕選民尤其不滿,於是爆發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
尤其梁振英出任特首後,由於他的強硬作風,使得泛民主派和部分建制派交惡,雙方在議會互相杯葛,使得改革及政策亦寸步難行。
三、港中關係方面,香港旅遊業過度依賴大陸遊客,造成藥房、金舖滿坑滿谷,使得租金物價提高衝擊民生,大陸又積極發展如「河套區科技園」、「港珠澳大橋」等聯通中港的建設,加上銅鑼灣書店老闆「被失蹤」、旅港商人肖建華被秘密帶回大陸等事件,使得港人更加憂心中共勢力會漸漸深入香港,中港間的矛盾與心結劇增,加深社會分裂。
梁振英:特首須獲中央高度信任
林鄭月娥挾著高民望,於二○一二年七月加入當時新任特首梁振英的班子,出任政務司司長,統領全港公務員。二○一四年底香港爆發「占中」運動,林鄭月娥受命於梁振英,與律政司司長袁國強等人與「占中」學生領袖商談政改,但最終不歡而散。此後,林鄭月娥的民望開始下跌。
在這次特首選戰中,林鄭月娥更成為泛民主派針對的對象;泛民方面形容她是「梁振英2.0」,即是梁振英政策的追隨者,而此前泛民以打倒梁振英為政治己任。
梁振英近日在海南博鰲論壇上接受港媒訪問時就說,特首必須獲得中央高度信任,否則香港不可能有高度自治。按照這個標準,林鄭月娥當選,看來在上述四項條件中,「獲得中央信任」是其擊敗曾俊華的主因。
還未上任就已遭到上千人抗議反對,未來五年林鄭月娥是否能如她的競選政見所言「盡最大努力,化解社會矛盾、撕裂」,各界都還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