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裝水恐晒出塑化劑… 自備水壺 健康環保

 |2017.03.25
2472觀看次
字級
擔心喝進塑化劑,專家建議自己準備最好。圖/資料照片
擔心喝進塑化劑,專家建議自己準備最好。圖/路透

【本報台北訊】去年夏季氣溫屢創新高,消基會實驗將市售瓶裝水放在高溫車廂內七日,並檢測瓶裝水包裝是否會釋出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檢測結果,雖均低於食藥署0.05ppm的規定,但消基會提醒,數據卻高於美國環保署及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衛生標準DEHP限量標準(0.006及0.008ppm),國內標準的定量極限偏高,主管機關應盡速檢討。

此外,這次在鉛含量測試部分,二十件樣品均低於0.005ppm,符合食藥署《包裝飲用水及盛裝飲用水衛生標準》0.05ppm及環保署《飲用水水質標準》0.01ppm。不過,在銻溶出調查部分,五件超出歐盟限值5ppb,政府應檢討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的落差。

消基會指出,美國環境保護署、歐盟視銻為重要的汙染物,因在製造PET瓶時,三氧化二銻被用做催化劑,可能導致PET中的殘留銻,從該包裝材料浸出到飲料中造成風險,政府相關單位應特別注意。

此外,消基會並指出,檢視本次二十件樣品,有十一件樣品有標示保存方式,提醒消費者應存放於「乾燥陰涼處」及「避免陽光直射及高溫」,部分業者有做到提醒消費者正確保存的注意事項,建議消費者應該採行標示提醒的保存方式,避免放置在如高溫曝晒的車廂內。

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寶特瓶的最高耐熱溫度約攝氏六十度到八十五度,超過這個溫度就會開始溶出化學物質,最有名的化學物質就是塑化劑,甚至連乙烯也會跑出來湊熱鬧,為了健康還是小心為妙。

此外,在環保意識抬頭前提下,自己煮水、帶水不但減輕地球負擔,在這萬物皆漲唯獨薪水不漲的時刻,也不失為看緊荷包的好方法。

少喝瓶裝水 一舉數得

中央研究院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也發現,塑化劑會刺激雌激素分泌,可能提高罹患乳癌風險。顏宗海也建議,如果擔心寶特瓶可能溶出化學物質,不妨自己帶水壺,而瓶裝水最好喝完就丟,不要重複使用,避免健康危害;當然,少喝瓶裝水更能保護環境。

另外,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於《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發表研究,用PC(聚碳酸酯)塑膠瓶喝冷飲一周,相較不鏽鋼水瓶,受試者尿液中的雙酚A濃度,平均增加六成九。

顏宗海表示,日晒下的車內溫度可能超過攝氏七十度,以寶特瓶包裝的礦泉水若放在車內,遇高溫時將釋出塑化劑。

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建議,只要是留在車上的礦泉水,不論留置時間多長,都不應再繼續飲用,可多使用玻璃杯、不鏽鋼杯裝水,以防接觸塑化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