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台灣光復七十年紀事(5)東西橫貫公路通車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7.03.24 語音朗讀 301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通車典禮:行政院長陳誠(前左)與退輔會主委蔣經國(前右)出席橫貫公路的通車典禮。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施工中的山區:中部山區山勢陡峭崎嶇,橫貫公路常必須緊貼峭壁,在艱困危險的地勢環境進行施工。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築路工地:在山中開闢出一條路來,開路工人不知流下多少辛勞汗水,日以繼夜的闢路,除了要伐木,還得搬運砂石。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參觀竣工的公路:專車一批批行駛在布滿碎石子 的公路上,載著要來參加通車典禮的來賓。橫貫公路的功臣:退伍榮民們是興建橫貫公路的 主力軍。途中為開工典禮的榮建一總隊榮民。 民國49年(1960)5月9日,中部東西橫貫公路舉行通車典禮,行政院長陳誠和退輔會主委蔣經國共襄盛舉。費時近四年,由近萬名國軍退伍軍人、工程兵、原住民工人興建的交通要道,終於完成,也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第一項主要基礎建設。 1895年以後,經過半世紀的日本殖民統治,台灣被建設成為農業生產基地,包括南北鐵路和公路、電力系統以及水利灌溉系統,台灣的基礎設施大抵完備。光復後,中華民國政府順應原有經濟結構,解決土地分配的問題,提升生產,並取得政治穩定的基礎。 民國40年代中期,經濟穩定成長後,更多的基礎建設陸續展開,其中一項就是東西橫貫公路。由於台灣東西為中央山脈所阻隔,經濟發展多集中在西部平原,東部相對落後。要在高山峻嶺間興建一條貫穿東西的交通要道,技術上並不容易,但若東西幹道能夠打通,不僅加速東部發展,中央山脈豐富的礦產、林木和觀光資源亦得以開發利用,整體經濟價值極高。 政府於是決定興建東西橫貫公路,工程主力由退伍軍人參與興建橫貫公路、開發東部和中部山區的工作。由於民國38年(1949)來台的軍民近二百萬,國防部需安置軍人退伍事宜,僱用退伍軍人從事相關建設,既可發展經濟又可解決就業問題。這些開山拓路的榮民們小心翼翼攀籐越過絕命的懸崖峭壁,面對刺骨寒風與毒蛇蜂螫的挑戰,才終於完成勘測的工作。 民國45年(1956)7月7日,橫貫公路正式於花蓮與台中兩地同時動工,原定三年完成,東線路面和橋梁卻屢遭颱風侵襲而受創,後而改線重建。 興建完成後,橫貫公路共有幹、支及補給線各一條,幹線從台中東勢起,沿大甲溪至朵山後折向南行,越過合歡山埡口,循立霧溪下行出太魯閣峽口,與蘇花公路銜接,三線共長三四○公里,百分之八十為新闢的路。 為了興建這條公路,共造成三百餘名榮民的傷亡,工程之艱險可見一斑。 民國49年(1960)4月6日,橫貫公路全線進行試車,由於石頭路面,大型車輛時速極緩,來往仍需長時間車程。 隨著幹道拓成,榮民們繼續對沿途山區進行開發,譬如試種過去台灣沒有的溫帶水果和高冷地蔬菜,他們在簡陋草寮與衣食中忍耐,胼手胝足地將荒蕪的田地耕耘成一片綠野,梨山福壽山農場和武陵農場是著名例子。 後來這一帶農產成了台灣新闢的觀光區,生產了蔬果,也改寫了台灣的農業發展史。 隨台灣經濟迅速發展,建設項目日多,橫貫公路鋪上了柏油路,每年遊人絡繹不絕,這條公路的種種,包括優美的山林、連綿的果園、長途的車程等等,都已成為台灣人民情感的一部分。 當然,那批由大陸各省來台的退伍軍人,最後成為台灣的「山民」,在寶島的山林中安享餘年,倒也算歷史的奇遇吧!(吳濬伊整理) 前一篇文章 【另類古人】陳繼儒做自己 下一篇文章 【小沙彌書畫鋪】 寧為一棵大樹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課本沒有的歷史】飛虎隊的寶庫──壘允廠【島嶼紀事】百年石滬與新屋福興宮【文化印象】北京城老舍故居【書寫之間──任漢平、蔡振祿、陳彩雲書畫創作聯展】傳統與現代 交融之美【美哉斯土】畢律斯鐘樓傳大愛【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揚州鑑真圖書館‧美術館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城鄉建築大觀 ( 18-8) 日本殖民:台北市【時光走廊】 蘇北、山東諸城【時光走廊】中國古城珍貴歷史影像:東北地區(14-4) 鄉間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