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台灣光復七十年紀事(5)東西橫貫公路通車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7.03.24 語音朗讀 296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通車典禮:行政院長陳誠(前左)與退輔會主委蔣經國(前右)出席橫貫公路的通車典禮。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施工中的山區:中部山區山勢陡峭崎嶇,橫貫公路常必須緊貼峭壁,在艱困危險的地勢環境進行施工。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築路工地:在山中開闢出一條路來,開路工人不知流下多少辛勞汗水,日以繼夜的闢路,除了要伐木,還得搬運砂石。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參觀竣工的公路:專車一批批行駛在布滿碎石子 的公路上,載著要來參加通車典禮的來賓。橫貫公路的功臣:退伍榮民們是興建橫貫公路的 主力軍。途中為開工典禮的榮建一總隊榮民。 民國49年(1960)5月9日,中部東西橫貫公路舉行通車典禮,行政院長陳誠和退輔會主委蔣經國共襄盛舉。費時近四年,由近萬名國軍退伍軍人、工程兵、原住民工人興建的交通要道,終於完成,也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第一項主要基礎建設。 1895年以後,經過半世紀的日本殖民統治,台灣被建設成為農業生產基地,包括南北鐵路和公路、電力系統以及水利灌溉系統,台灣的基礎設施大抵完備。光復後,中華民國政府順應原有經濟結構,解決土地分配的問題,提升生產,並取得政治穩定的基礎。 民國40年代中期,經濟穩定成長後,更多的基礎建設陸續展開,其中一項就是東西橫貫公路。由於台灣東西為中央山脈所阻隔,經濟發展多集中在西部平原,東部相對落後。要在高山峻嶺間興建一條貫穿東西的交通要道,技術上並不容易,但若東西幹道能夠打通,不僅加速東部發展,中央山脈豐富的礦產、林木和觀光資源亦得以開發利用,整體經濟價值極高。 政府於是決定興建東西橫貫公路,工程主力由退伍軍人參與興建橫貫公路、開發東部和中部山區的工作。由於民國38年(1949)來台的軍民近二百萬,國防部需安置軍人退伍事宜,僱用退伍軍人從事相關建設,既可發展經濟又可解決就業問題。這些開山拓路的榮民們小心翼翼攀籐越過絕命的懸崖峭壁,面對刺骨寒風與毒蛇蜂螫的挑戰,才終於完成勘測的工作。 民國45年(1956)7月7日,橫貫公路正式於花蓮與台中兩地同時動工,原定三年完成,東線路面和橋梁卻屢遭颱風侵襲而受創,後而改線重建。 興建完成後,橫貫公路共有幹、支及補給線各一條,幹線從台中東勢起,沿大甲溪至朵山後折向南行,越過合歡山埡口,循立霧溪下行出太魯閣峽口,與蘇花公路銜接,三線共長三四○公里,百分之八十為新闢的路。 為了興建這條公路,共造成三百餘名榮民的傷亡,工程之艱險可見一斑。 民國49年(1960)4月6日,橫貫公路全線進行試車,由於石頭路面,大型車輛時速極緩,來往仍需長時間車程。 隨著幹道拓成,榮民們繼續對沿途山區進行開發,譬如試種過去台灣沒有的溫帶水果和高冷地蔬菜,他們在簡陋草寮與衣食中忍耐,胼手胝足地將荒蕪的田地耕耘成一片綠野,梨山福壽山農場和武陵農場是著名例子。 後來這一帶農產成了台灣新闢的觀光區,生產了蔬果,也改寫了台灣的農業發展史。 隨台灣經濟迅速發展,建設項目日多,橫貫公路鋪上了柏油路,每年遊人絡繹不絕,這條公路的種種,包括優美的山林、連綿的果園、長途的車程等等,都已成為台灣人民情感的一部分。 當然,那批由大陸各省來台的退伍軍人,最後成為台灣的「山民」,在寶島的山林中安享餘年,倒也算歷史的奇遇吧!(吳濬伊整理) 前一篇文章 【另類古人】陳繼儒做自己 下一篇文章 【小沙彌書畫鋪】 寧為一棵大樹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走進大西南】 瀕臨失傳的東巴銅筆【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舟楫文化展】 千年水上之路【古典時節】古來才女命多舛【大江南北】鐵灶山石刻與法藏寺【書藝心語】鑽石的石【寰宇采風】多元融合的諾曼王宮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城鄉建築大觀 ( 18-8) 日本殖民:台北市【時光走廊】 蘇北、山東諸城【時光走廊】中國古城珍貴歷史影像:東北地區(14-4) 鄉間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