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街頭藝人面對政治人物無解的問題,加上表演環境困難;於是,屬於全國性的街頭藝人團體「台灣街頭藝人發展協會」在二○○三誕生,而此一協會創辦人為媒體文化工作者張博威(阿威),他也是是創會理事長。該協會以:推動台灣之街頭藝術表演,傳承與發揚街頭藝人之特殊技藝,使台灣街頭藝術得以興盛,並登上國際觀光舞台為宗旨,希望台灣成為國際化的一員,也能恰如其分,而非有名無實。
張博威在投身街頭藝術工作後,他發現街頭藝人的工作缺乏保障,並且一直是弱勢的族群,早期經常受到警員或管理人員的刁難,於是阿威便向表演夥伴小安提議成立一個社團法人組織,結合眾人的力量來爭取一些該有的權益,也希望讓台灣的街頭藝術能檯面化,甚至成為台灣的特色之一,於是他們加入籌組「台灣街頭藝人發展協會」的工作,共同成為原始發起人。
張博威指出,街頭藝人可以活化景點的生命,不會只是讓人覺得都是在走馬看花而已,也可以創造遊客舊地重遊的可能,而且每次都會有不同的驚奇。
他說,如果好好發揮街頭藝人的特色,主要效益是可創造遊客回流率,不像以前到陽明山觀賞花季,結果,第二年再去看,還只是個花鐘、花圃等,一般民眾隔年大概就不想再去塞車了。
一證通全台 邁向全世界
「不能什麼事都等到政府想到了才來做」,他指出,該協會推動的「一張證照、遊藝全台」計畫,就是以簽約提供場地,或是直接認養的方式,在全台各地找出可以供街頭藝人表演的場域。
張博威希望街頭藝人不要灰心,因為台灣正在適應新的轉變期,目前各縣市都在結合地方農特產品、名勝古蹟等推觀光節慶活動,比照世界各國的知名觀光景點,都看得到街頭藝人的身影的做法,台灣如果好好推動,街頭藝術前景看好。
他說,希望將來有一張可以通行全台各地的街頭藝人證照,在全國各特定地點呈現精采的藝術表演,也讓台灣的觀光產業增加知性美,並且有朝一日能組成一個「台灣街頭藝術表演訪問團」,到全球各地去做文化交流,甚至推銷台灣的觀光特色到全世界。
街頭藝術可以反映出地方文化特色、民情,也能讓有才藝的人找到表演舞台;張博威說,這樣才不會像以前一樣,想進入劇場都是操控在少數人手中,讓其他有才華的人無法出頭,街頭舞台就是給從事表演藝術工作者的一個行銷自我的最佳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