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右起)、孫正義和馬雲合作關係密切。
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金融時報》報導,日本軟體銀行執行長孫正義、中國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及台灣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等亞洲三大科技巨擘,正分別透過共同投資,合作計畫與個人關係,維持一種「鬆散聯盟」態勢,作向全球擴張的槓桿。
《金融時報》指出,軟銀、阿里巴巴及鴻海的主要業務,都呈現「垂直整合」態勢,包括鴻海的製造能力,阿里巴巴的大數據,及軟銀的投資規畫。
針對美國市場,鴻海除了裝配iPhone,也計畫在美國銷售更多夏普產品,以強化全球品牌地位;軟銀承諾對美投資五百億美元、創造五萬個就業機會,且正尋找更多的投資標的;阿里巴巴則希望把更多美國商家引進其網購平台,在大陸銷售美國產品,評估可為美國創造一百萬個新就業機會。
報導指出,這三大巨頭合作且互賴的例子不少。例如,鴻海最近接掌軟銀在亞洲的科技基金,以六億美元取得百分之五十四點五股權,觀察家認為這證明孫正義與郭台銘之間的互信。鴻海也支持軟銀的一千億美元科技基金計畫。
孫正義去年對鴻海收購夏普也出過不少力。鴻海成功併購夏普,等於是取得一張在日本的「狩獵執照」,而接收軟銀的科技基金則可能被用來併購東芝的晶片業務。軟銀曾投資阿里巴巴二千萬美元,孫正義與馬雲也私交甚密。孫正義目前是阿里巴巴的董事,而三巨頭目前都投資中國的滴滴出行,及印度電商巨頭Snapdeal。
《金融時報》引述分析師指出,三人彼此能夠協力的關鍵在於「合則三利」。對鴻海而言,合作有助將價值鏈從製造再往上提升。郭台銘與馬雲也是老朋友,而當阿里巴巴還是個「小店」時兩人就見過面。當時兩人談「中國功夫」,展開一場哲學性的辯論。
郭、馬、孫三人的業務關係可溯自二○○○年代初期,當時孫正義曾委託鴻海製造Yahoo BB數據機,以改造日本的網路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