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 漫遊水鄉徜徉運河間 下

文/黃貞貞、周永捷、劉得倉、康世人 |2017.02.26
1926觀看次
字級
運河行經之處不僅幽靜且深富情調,不少倫敦市民經常在河岸旁散步或騎單車,享受悠閒時光。圖/黃貞貞
14世紀就已經開鑿的西亞穆納運河,不含支流,總長325公里,主要功能是調節河流水位和連接鄰省運河以供應德里居民飲水,河道多數不寬。圖/康世人
卡莉運河的字面意思為「偉大之河」,連結雅加達舊城區北邊的巽他格拉巴和舊城區南邊。圖/周永捷

文/黃貞貞、周永捷、劉得倉、康世人

沿攝政運河漫遊倫敦

飽覽河岸旖旎風光

倫敦攝政運河(Regent’s Canal)全長十三點八公里,主要行經倫敦市中心北部,連接西北區的小威尼斯(Little Venice)到東倫敦的萊姆豪斯盆地,通往泰晤士河。

攝政運河的名字取自喬治四世國王,運河行經之處不僅幽靜且深富情調,不少倫敦市民經常在河岸旁散步或騎單車,享受悠閒時光。

攝政運河由知名的建築師奈許(John Nash)設計,一八二○年完工開放,途中行經倫敦動物園、遊客眾多的康登市場(Camden Market)、維多利亞風格建築及名人經常出現的地點。運河最早興建時是為了貨物運送的商業用途,現在則成為倫敦客出遊賞景的好去處。

想體會攝政運河風光,遊客可以搭乘專屬長型船,在夏日午後搭乘,別有一番風味。

德里運河成飲水命脈

又髒又臭印度人見怪不怪

德里開鑿運河的歷史很早,現存的西亞穆納運河(Western Yamuna Canal)可能是於十四世紀的穆斯林王朝圖格魯克王朝(Tughlaq Dynasty),由圖格魯克(Firuz Shah Tughlaq)蘇丹在一三三五年所開鑿。但由於不斷淤積,西亞穆納運河在一七五○年停止流動。

英國殖民政府時期,東印度公司的布雷恩(GR Blane)上校於一八一七年率領孟加拉工程小組耗費三年整治西亞穆納運河,之後並修建分支運河,逐漸演變為現存的模樣,不含支流,總長達到三百二十五公里。

不過,德里的運河和許多國家的運河功能不同,多數河道不寬,無法行駛舟船,主要是作為調節水位和供應城市居民飲水之用。

此外,由於印度人貧富差距太大,許多運河邊的貧民窟居民會傾倒垃圾,因此西亞穆納運河河面和河岸經常充斥垃圾,還有野豬在河邊吃垃圾。

在德里人口激增,用水不足後,西亞穆納運河又與鄰省哈雅納省(Haryana)長一百零二公里的穆納克運河(Munak Canal)連接,成為德里重要的飲水水源,供應德里一千六百萬人口的飲水。

西亞穆納運河與穆納克運河的銜接,是德里與哈雅納省於一九九六年簽署備忘錄,並由德里支付工程款、哈雅納省政府於二○○三年到二○一二年間建造完成,現在已成為德里最重要的飲水水源命脈。

然而,哈雅納省鄉村地區的種姓階級賈特人(Jat)二○一六年二月為爭取更好福利發動暴動,同時截斷、破壞穆納克運河時,一度引發德里供水危機,讓一千六百萬人面臨斷水,德里市長克里瓦爾(Arvind Kejriwal)只好下令暫時關閉學校並分區供水。

最後,在中央政府下令軍隊前往保護穆納克運河之下,德里斷水的窘境才稍微好轉。

空盛桑運河搭「髒船」

體驗傳統泰式風情

有著東方威尼斯之稱的泰國曼谷,過去擁有四通八達的水路運輸,如今隨著時代演進,多數運河都被填平成道路或是做為排水溝,市區僅剩下一條東西向運河,專供民眾和遊客使用。軍政府也大力宣導多利用水上交通,並將在總理府前的運河新闢一條交通船路線,供民眾搭乘。

曼谷的交通壅塞舉世聞名,即便興建捷運系統也趕不上人口及車輛增長的速度,堵車情況依舊,雨季的尖峰時間更是寸步難行,通過一個路口等候紅綠燈時間往往超過半小時,所以在曼谷遲到是很正常的事。

在曼谷,想要不塞在車陣中,水上交通是最佳選擇之一,除湄南河的交通船之外,東西向有一條空盛桑運河快船(Khlong Saen Saep Express Boat),自著名的金山寺到蘭甘杏路,共有二十七個碼頭,依遠近不同票價從十至二十泰銖不等(約新台幣九至十八元),是曼谷東西向捷運系統最佳替代交通工具。

不過,由於家庭汙水也排入運河中,加上沿途以住家居多,河水並不乾淨,也沒什麼景觀可言,純粹是交通水道,上下船時必須特別注意船與碼頭的間隙,有時兩船交會還會濺起河水,被人詬病連連,因此也被觀光客稱做「髒船」,貴婦勿搭。

至於總理府前的空帕敦功卡盛運河(Khlong Phadung Krung Kasem),由總理帕拉育親自下令新闢一條交通船路線,接送民眾往返曼谷火車站與鐵威市場間,預計二○一七年三月正式營運。另外諾伊運河(Khlong Bangkok Noi)及雅伊運河(Khlong Bangkok Yai)也都是曼谷運河,只是觀光客比較熟悉在水門市場登船的空盛桑運河。

雅加達卡莉運河

見證荷蘭殖民輝煌

「卡莉運河」(Kali Besar)的字面意思為「偉大之河」,連結雅加達舊城區北邊的巽他格拉巴(Sunda Kelapa)和舊城區南邊,與吉利翁河(Ciliwung River)平行,貫穿雅加達舊城心臟地帶。

「卡莉運河」是在荷蘭殖民時期總督史倍士(Jacques Specx)於一六三一年至一六三二年間下令截彎取直,修建而成。十七世紀初期,船隻經常沿著航道駛入「卡莉運河」卸貨、修補船隻。不過,後來隨著泥沙淤積,較大型的船隻便無法再通過河道了。

在荷蘭殖民統治的四百年間,這條運河附近是重要的商業、貿易、生產中心,著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便位於此。運河的控制權成了葡萄牙、荷蘭和後來英國爭奪的重點,也正是因為這條運河,讓雅加達成為印尼乃至整個東南亞的重要港口城市。

「卡莉運河」附近有各種建築物,像是倉庫、教會、市場及私人宅邸等。這些歷史悠久的建築也成為國內外旅客造訪雅加達舊城區的必遊景點。

十八世紀時,「卡莉運河」邊岸都是高級住宅區,後來變成許多國際貿易辦公室的集中地,早期許多華人移居雅加達,也在運河附近建造房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