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青埔仔寫真2】難忘土埆厝

文/蒲公英 |2017.02.09
1159觀看次
字級

初來乍到的農民大多只能就地取材,以竹、木、稻草、土埆為材料搭築簡陋棚屋居住。等到努力多年,田園漸寬,收入漸豐,方有能力改建為較為堅固的磚瓦屋,少數還能建成有模有樣的三合院。

有墾民回憶,他的家「由於原有的茅屋不夠住,徵得鄉公所同意並提供補助,將房子擴建起來,建成一座以土埆為牆,以瓦片為頂的房子,比起原來的茅草屋堅固,也寬大多了。

只是為了省錢,屋頂的瓦片沒有用石灰黏牢,而只是用較大的石頭一排排壓住,平時還可以遮風避雨,遮擋太陽,一旦遇到大颱風過境,瓦片被吹得四處散碎,風雨打進房子,平時安安穩穩的安樂窩在狂風暴雨肆虐下,家具亂飛、碗盤四碎,一夜間立刻變得有如廢墟,是童年最難忘的噩夢。

「記憶最深刻的一場暴風雨,大約是六歲時遭遇到的,當時只覺得逃無所逃、躲無所躲,一家人緊緊抱在一起,任憑無情的風雨瘋狂擊打在我們顫慄、無助的身軀上,那真是畢生難忘的一個風雨驚魂夜。

終於在節衣縮食多年之後,再將老屋翻建一次,原來的土埆厝是一個一字型的正身,改建成紅磚屋,左右各增建一條護龍(廂房),簡陋的土埆厝頓時變成了一座有模有樣的三合院,住起來寬敞、舒適,再也不怕颱風了。新屋落成那天,笑容掛在全家每一個人的臉龐上,可以說是我這一生記憶中第一次遇到的最快樂一天。」

河岸人家都擁有捕魚抓蝦的好本事,青埔仔老街溪畔人家自不例外。孩子們每天一放學就往老街溪跑,去釣魚、去「登」蝦子(用一種竹編的蝦簍誘捕河蝦),大一點的還會劈竹子編蝦簍,也會做「魚簪仔」(一種圓筒形的捕魚籠子),來到河邊,在圓筒狀的魚簪仔上方洞孔罩上一塊淘汰的舊蚊帳,中央剪個小孔,裡頭塞一大把米糠,慢慢放進水裡,利用米糠的香味引來魚群,隔一會兒悄悄靠近,猛力一把將魚簪仔朝上一提,呵!裡頭一下蹦出來許許多多活跳跳的魚蝦。只要帶著魚簪仔出門,餐桌上一定有吃不完的水產,甚至吃河蝦、小魚,還會吃到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