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靖(文史工作者)
美國總統川普正式上班就簽發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行政命令,這是兩岸人民在丁酉春節前共同面對的大事。這原是可預期的,但往下怎麼走,則屬非可預期的不可知。
台灣期待景氣的春燕有好些年了,今年會飛來嗎?不來,又該當如何,有無對策和預想?兩岸景況已走上岔路,陸委會期待能尋求兩岸都能接受的共識,有可能在新春期間帶來好消息嗎?這似乎又是一個不可知。
台灣從美國收到最有分量的年節「炭敬」,就是美國不玩TPP後的不可知。冬日取暖未成,或將面臨廣寒。從馬英九到蔡英文總統都深盼能加入TPP,馬英九期待能就此順利進入由東協主導,實由大陸主持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藉由西進擴及南向。
蔡總統則期待從世界力抗中國大陸,以南向取代西進,當然更不在乎有無兩岸的九二共識;然而蔡英文能不在乎春天的燕子不來嗎?
年年逢春,年年盼著燕子,沒錯,春天來了,燕子還會遠嗎?過去有大企業家以此預示景氣會好轉,但當年燕子沒來,這些年更沒有燕子的春訊了。為此,這位企業家特別加了一個註解,即景氣不好,更要看重基本面。
台灣的基本面,比下固然還綽綽有餘,但這些年的基本面和景氣在小民生活中都無法有感,且是每況愈下。新政府執政已滿半年,期待中的景氣新氣象少了TPP加持,又如何自我轉寰?
台灣的自我感覺良好和小確幸,這些年非但助長了民粹,整個氛圍更是只能報喜不報憂,自然看不到全球化,因資源分配錯置的貧富危機和民粹高漲勢頭。
川普當選固然是民粹使然,台灣的民粹還不僅陷入追求全球化,而不知悄然來臨的危機深重,還有所謂「天然獨」和「去中國化」帶來兩岸互動倒退的雙重困境。
從實際的執政面觀察,蔡英文和林全執政團隊,挾立法院多數優勢強力推動年金改革,推一例一休和同婚立法,包括以轉型正義清算反對黨,雖屢遭抗爭和質疑,執政者似乎充耳不聞,也不在意整個社會勢將為此更見撕裂,在缺乏共識的情況下,也只有進一步仰仗民粹來驅動,勢將加深內外危機。
以檢驗開發中國家資源配置效率,在國際學界知名的經濟學者,也是中研院院士的謝長泰教授,最近就台灣面臨危機說:台灣經濟已「處在緩慢垂死的狀態,並沒有讓你覺得應該要立即採取行動,當你發現自己沒有地方可以逃之前,危機已經將你環繞。」「台灣問題不在民主與否,而在凝聚社會共識。」
雖然政客都會辯稱,為了明天,為了下一代要更好。此類說辭和立意固然未嘗不好,但結果畢竟是個未知數;試問:以今天政府施政不惜撕裂朝野和兩岸互動共識,加上民調持續低落的現狀,有可能樂觀明天會更好嗎?
自從蔡英文排除了兩岸九二共識以來,可曾告知人民如何因應兩岸突然陷入冷和以及經濟倒退的局面。美國新任總統川普退出TPP之外,此前還外傳台灣恐成美國與大陸角力籌碼,蔡英文只能表示:「聽說過『籌碼說』,台灣有能力面對。」
但台灣有什麼樣的能力面對,面對川普片面訴求美國利益,以南沙太平島和太平洋沖之鳥礁,究竟是島是礁的曖昧應對為例,又如何堅持台灣利益?
副總統陳建仁針對年金改革的爭議說:「我們從一個高經濟成長、高利率、高薪資成長的時代,進入到統統低的時代,才會有這樣的困擾,美麗新世界就是要往經濟發展去做。」
但美麗新世界從何而來,同樣的問題,蔡英文執政團隊追求經濟發展的能耐在那裡,可資兌現的政策牛肉在那裡?
一般小民過年,再窮也要辦點年貨,貼副春聯,喜氣洋洋地過上幾天好日子。總統府循例印發的賀歲春聯「自自冉冉、歡喜新春」,未能討到春節吉利,先遭質疑寫了白字。
更嚴肅的課題,還在小民生活的基本面,相信這絕不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民粹所能替代,強以「自自冉冉」作為新年新政吉祥語所能滿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