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光教團是一個組織化的教團,「佛光人是常住第一,自己第二。」是佛光人的理念之一,但問:「什麼是常住呢?」
在《佛光大辭典》的解釋有二,一是《佛性論》談到佛陀的(大正三一,八一一上):「法身微細故,甚深是其德;應身威神具足故,廣大是其德;化身能濟度凡夫等諸眾生故,和善是其德。復次,此三身者,恒能生起世間利益等事,故說常住。」
另一是談到(四五二四):「叢林之職務中,總稱擔任支配、運作日常事務之住眾為常住。」
前者談到佛德深廣和善,恆能生起利益世間等事宜;後者是指教團中擔任分配、運作日常事務之大眾的總稱,此預設了教團每一個人的言行,都能促使教團和諧運作、利益世人,就像《勝鬘寶窟》所說的(大正三七,六一下):「應身常住者,常化眾生,無休息時,故名常住。」
但問平日繫念常住而無休息的心,該是什麼樣的心?在《緇門警訓》提到(大正四八,一○七二下):「晝夜精勤未嘗敢懈也,念眾之心未嘗斯須忘也,護惜常住之念未嘗敢私也。」
即知利益大眾,追求集體和諧創作的理念未曾暫歇。然而,在人際往來之間,卻常因個性、解讀等種種差異,而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與紛爭。此時,不要管自己有多少理由,都應先放下只想維護一己之見的心,傾聽大眾的心聲與立場。因為,常住並非指一群人而已,也非指某單位、某些少數人或個人。
教團這群人既不是烏合之眾,也非僵化的制度所將監控的,當知「佛是常住,常住猶三慧而成。」(出自《大般涅槃經集解》大正三七,四六七上)團體中的每一位成員都當有聞所成慧、思所成慧與修所成慧,才能真正共同成就一個和諧無諍而利益世人的優良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