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有二十萬多人使用卡巴氮平及降尿酸藥,但並不是每一張相關的藥品仿單(藥品說明書)都加註了藥物過敏警語。
例如,「癲通」是國內用量最大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的適應症還包括三叉神經痛、腎原性尿崩症、躁鬱症及原發性舌咽神經痛等,它所含的成分「卡巴氮平」,正是藥害救濟案件榜上造成最多藥害的藥物成分。
諾華藥廠在「癲通」的仿單上寫著一段「若發生嚴重的皮膚方面症狀,如(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毒性表皮溶解症)症候群」,應立即中斷投藥」,但並不是每一種含有「卡巴氮平」的藥物,都在仿單上有類似的註明。
陳坦崇的研究顯示,台灣和東南亞人種對卡巴氮平過敏的機率,高於白種人,因此他去年到美國演講時,希望藥品進口商,能在每一種含有卡巴氮平的藥物仿單上提出類似上述的註明。
不過,如果要加註過敏警語,需要國外總公司同意,因此衛生署長侯勝茂已指示藥政處,研議向發生藥物過敏及救害救濟案的藥品製造及行銷業者,提出修正仿單的說明,並透過管道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反映,希望業者盡速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