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茱莉雅整理
作文的第一步驟是「審題」,也就是先把題目看清楚。這步驟說起來簡單,但林明進說,在寫作教學過程中,要花最多時間教會學生的就是審題。因為審題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可說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所以要花比較多的時間來教。
審題的責任和目的有兩個,首先,要把作文的「題目」想清楚,拆解「題」和「目」這兩個字,究竟何指?所謂「題」,是指額頭,「目」,是指眼睛,意指在寫作之前要先站在最高的位置,弄清楚「究竟重點在哪裡?」如果還不清楚題目的意思就下筆寫作,寫出來的文章很可能離題或偏題。
再者,就是選擇用何種文體來展現這個題目。有些題目很明白就是要寫記敘文或抒情文,有些很明白就是議論文或說明文,但也有些題目範圍很大,可以用各種文體來表現,這時就要思索,究竟自己最有經驗也最拿手的是何種文體。
舉例而言,多年前國中會考恢復考作文當年,曾先公布預示(範)題〈一張舊照片〉,結果林明進老師任教的建中數理資優班學生中,竟然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學生不能處理並駕馭這個題目,顯示即便是頂尖的優秀學生,在作文上也不一定每每能得心應手。
其實進一步解析〈一張舊照片〉,會發現「一張」是數量詞、限制詞,「舊」是形容詞,「照片」是名詞,而且顯然是要學生以記敘文或抒情文來書寫,必須要有故事、有情節、有過程、有人事時地物。「光是題目就可以解析一堂課!」
林明進發現,不少學生只看到題目中的「照片」或「一張照片」或「舊照片」,忘記只能從一張舊的照片去述說故事,結果盲目地從一些片段角度切入,或是大部分學生只擅長寫說明文,什麼題目都用同一個套路框架寫作或破題,都很容易偏題、離題,當然也拿不到高分。
●今天上午8:05~8:15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同步刊播「LQ大聯盟」相關訪談,收聽頻率FM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