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民族主義要有平等與慈悲心

張亞中 |2017.01.18
1783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張亞中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

執筆人:張亞中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

近兩個月以來,因為每天早上固定為孫文學校的LINE公眾號撰寫「孫文語錄及心得」,因而再重溫高中時期所讀過的三民主義。「溫故而知新」確是真理,隨著年歲日長,再重讀孫中山先生主張的「民族主義」,已有不同的體悟。

孫中山曾說:「民族主義即世界人類各族平等,一種種族絕不能為其他種族所壓制」,「世界上的人種,雖然有顏色不同,但是講到聰明才智,便不能說有甚麼分別」。這些話表示,世界各民族雖有文化上、性格上、體質上與物質環境上的差別,但是不能因此認為世界各民族之間有優劣之分。任何民族不得以最優秀民族自居,更不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對其它民族基於本身之優越感而予以歧視,甚而侵略攘奪。「平等心」應是民族主義不可缺的要素。

歷史學者湯恩比曾說,西方知識有兩大訴求帶給世界災難。一就是民族主義的倡導,另一就是國家主權的發明。在西方知識體系中,這兩者都是排它性的。

從歷史上可以看到,當時中國唐朝的長安城裡,沒有人種、文化上的歧視;中世紀的大馬士革也是各種民族、宗教混雜且平等相處。在近代民族主義與國家主權論述的興起後,排它性的「分別心」在民族主義與國家主權上找到了寄生的土壤,從此民族主義變成了「我群主義」,做為動員「我群」以對抗、歧視「他群」最便利且有效的工具。

世界上其它的民族主義,特別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民族主義,除了突顯自身民族的優點外,還會彰顯其他民族的負面形象以作為對比,包括:「排外」或「仇外」,民族「優越感主義」或「沙文主義」,還有主張外來民族對自己民族造成傷害,藉以合理化自己所採取的侵略政策。對其他民族進行有計畫屠殺的「種族滅絕」,希特勒領導下的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即為一例。對境內弱勢或少數民族進行驅逐、囚禁或殺戮,迫使該民族離開特定領土的「種族清洗」,塞爾維亞前總統米洛塞維奇對境內阿爾巴尼亞少數民族進行種族清洗也是一例。這些極端的民族主義都是建立在分別心的基礎上。現在看來,孫中山有關於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張,不啻是在對二十世紀的其它民族主義者提出警告。孫中山這種民族平等的主張,是不同於全球其它民族主義的一大特徵。

孫中山先生在《民族主義》第六講中還提到:「現在世界列強所定的路是滅人國家的,如果中國強盛起來,也要去滅人國家,也去學列強的帝國主義,走相同的路,便是蹈他們的覆轍,所以我們要先決定一種政策,要濟弱扶傾,才是盡我們民族的天職。」孫中山這種濟弱扶傾的精神與政策,就是一種「慈悲心」,也是不同於全球其它民族主義的另一大特徵。

今天台灣在面對中國大陸時,有些人用主張「台灣民/國族主義」來回應,對內強化「我群主義」,對大陸主張「台灣優先」,這種以分別心為基礎的台灣認同,將不會給台灣帶來利益,反而會陷台灣於困境與危境。這股趨勢不僅在台灣發生,英國的脫歐、主張「美國優先」的川普當選、歐洲右派的抬頭、中東伊斯蘭國的興起等現象,都顯示出二十世紀西方民族主義的幽魂似乎又將再起。於這個時間點再讀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更為讚歎其思想的包容與可貴。

正如同孫中山最喜歡的提字「博愛」,不正是民族主義應有的內涵嗎?也不就是人間佛教所倡導的慈悲與大愛嗎?可惜的是,當今世人在談到民族主義時,還是難以跳脫其「我執」及「分別心」,而這也是我們弘揚中華文化與孫文思想的價值所在,讓民族主義能夠以平等與慈悲為最終依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